創新宏觀調控:中國經濟列車駛往更好方向
2014-03-04 20:05? 肖楠?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林錦 黃曉夏 |
分享到:
|
政府在干什么? 據多個消息佐證,6月20日“錢荒”發生時,李克強正在中南海懷仁堂開會。他中途走出會議室,打電話部署相關工作。此后幾天,他“每天一個批示”,安排相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密集召開會議、商討對策。 “總理的工作習慣是高效率的,有問題馬上就處理。”中南海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但他處理問題的方法,是從長遠角度著眼的?!?/p> 這個“長遠角度”,就是后來人們熟知的“頂住壓力,堅決不增發貨幣”。一位國辦工作人員事后回憶,雖然“錢荒”是突發事件,但中央政府當時“保持定力、決不放水”的舉動,確實是有意為之,是反復思量的結果。 “就好像兩輛車面對面開過來,誰要讓路?”他說,“中央政府這一次非常明確:違規的是你,為什么我要讓路?當然這需要非常強大的定力,更需要非同尋常的勇氣和智慧。” 渣打銀行的分析人員在事后一份報告中評論:“我們曾經懷疑李總理是否會推動改革,但現在看來,我們低估了他的決心,為了推行政策,他愿意冒更大的經濟下行風險?!?/p> 以今天的眼光回過頭看,“保持定力”無疑是當時唯一正確的抉擇。自此之后,各商業銀行開始更加重視管好自己的流動性,對貨幣供求狀況也有了更精細的盤算。當年10月和年底又發生兩次小的“錢荒”,市場的反應波瀾不驚。 但在當時,這種“定力”卻需承擔巨大的風險及后果。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曾向媒體透露,“錢荒”期間,他不斷接到來自海外的電話。大家的問題高度一致:“中國的銀行是不是要發生危機了?” “如果換個人,可能就真的放錢了。何必呢?央行又不是沒有錢?!币晃徽耸空f,“但克強總理就覺得,如果‘放水’,銀行就會越發有依賴性,所以他始終沒有過度干預市場?!?/p> 年終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中國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3.6%,增速為三年來最低。 事實上,應對“錢荒”并不是李克強首次展示“定力”。這位政府人士回憶,去年新一屆中央政府組成之初,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國內經濟下行,三四月份中央財政收入一度出現了多年未有的負增長。 “當時就有人主張擴大赤字,說白了就是欠全國人民的錢唄。但總理堅決不同意。”他說。當時,李克強幾次主持召開會議,一方面降低“三公”經費支出,要求中央機關帶頭壓縮“三公”經費5%;另一方面“盤活存量”,用好各部門賬上的存量資金。他甚至派審計署清查各部門沉淀資金,責令限期支出,“逾期將由中央財政收回”。 一位知情人士用“相當不容易”來評價這一系列政策。他說,國務院對經濟工作負總責,萬一堅持“不刺激”,結果經濟真的出了問題,就要承擔責任?!安辉霭l貨幣,不過度刺激,這不僅是‘定力’,也包含科學的預判和堅定的意志決心?!?/p> 有媒體引用經濟學家的分析認為,中央政府堅決不“放水”的用意,是按照經濟規律,以市場之手,讓資金流向最該去的地方,恢復經濟結構平衡。英國路透社評論稱:“這是迄今最明確的跡象,顯示中國新領導人愿意為長遠利益而忍受一時經濟之痛。” 渣打銀行則形象地比喻說,這是李克強對市場“嚴厲的愛”。 |
相關閱讀:
- [ 03-03]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 多重目標考驗宏觀調控藝術
- [ 12-16]發改委:最大限度縮小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范圍
- [ 12-16]中國宏觀調控加速轉型 "上限"防通脹"下限"穩增長
- [ 12-04]改善宏觀調控 穩妥推進土地改革
- [ 12-04]改善宏觀調控 要求堅持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 [ 11-27]領導者也要“有所不為”
- [ 11-21]從周小川論述看中國金融改革路線圖
- [ 11-21]發改委正研究起草《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意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