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行業反腐需多部門形成合力
2014-03-02 06:49:44?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劉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央企反腐想獲得成功,需要紀檢、檢察、審計等相關部門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提升反腐效率、擴大反腐成果。同時,多部門聯手才能形成更強的抗壓能力,才能將身居高位的腐敗分子繩之以法,真正做到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表態,今年將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檢察機關將嚴肅查辦的領域包括,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國土資源管理以及水利、環保、節能減排、金融證券等國家重點投資領域、資金密集行業,特別是鐵路、電力、石油、電訊等壟斷行業的案件。 最高檢將壟斷行業列入今年的辦案重點,是因為鐵路、電力、石油等行業已成為貪污賄賂等犯罪的高發區。壟斷行業通常具有資金密集、資源短缺等特點,行業內企業缺乏透明的規章制度,權力過度集中于少數領導干部。這種現狀無疑為腐敗提供了土壤,壟斷企業也因此容易成為權力尋租、貪污及商業賄賂的高發區。 早在200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就將電力、通訊、交通等六個部門和行業,列為反貪重點領域。這些部門由于掌握著管理處罰、審批調配、工程發包、質量監督等權力,更容易滋生腐敗犯罪。 造成壟斷行業腐敗的根源,是歸屬于部門或行業的實權和特權。行業性特權導致的腐敗案件,牽涉的往往不會是孤立的點,而是成片的集體淪陷。近年來,鐵路、石化、電訊、煙草系統發生了一系列腐敗窩案。其中,2013年爆出的中石油系列腐敗窩案,牽涉到包括兩位集團副總經理在內的4名高管,中石油原董事長蔣潔敏也因涉嫌嚴重違紀落馬。而中國移動在2009年至2011年間,連續爆發腐敗窩案,先后共有八名高管落馬。2013年4月中移動腐敗案再次發酵,1天內5名高管被帶走。壟斷行業頻繁出現集體腐敗、串案窩案的重要原因,就是行業或企業握有的特權因缺乏監督,而淪為少數領導干部謀取私利的工具。 目前各種跡象顯示,央企及壟斷行業已經成為反腐工作的重點之一。2013年10月開始的中央巡視組第二輪巡視工作,向電力行業龍頭三峽集團派遣了巡視組,少見地將央企納為巡視對象。今年2月17日,中央巡視組反饋的情況顯示,該集團公司有的領導人員親友插手工程建設,一些招投標暗箱操作,工程建設項目分包現象比較普遍。三峽集團的問題線索目前已移交中紀委處理。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在1月份的央企反腐倡廉會議上表態,堅決遏制中央企業腐敗蔓延勢頭,央企要把懲治腐敗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在最高檢表態將嚴辦壟斷行業案件之前,2月底,審計署部署今年工作重點時表示,將組織實施對央企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央企及相關壟斷行業,同時被紀檢、檢察機關和審計部門“盯上”,其實也十分正常。身居壟斷地位的央企,資產規模往往幾千、上萬億,由特權催生的集體腐敗造成的損失巨大、危害極深,必須嚴查嚴辦。 央企及壟斷行業腐敗案件頻發。在嚴峻的形勢下,紀檢、檢察、審計以及國資管理部門幾乎同時把目光聚焦于此,把央企反腐納入工作重點。“共同關注”只是完成了央企反腐的第一步,有關部門在辦案過程中必須形成合力,才能最終成功反腐。發生在壟斷行業的貪腐案件,以貪污及商業賄賂為主。而商業賄賂隱蔽性強、表現形式多樣,案發后取證也比較困難,查處難度較大。同時,央企及壟斷行業腐敗案件中,大案、要案、窩案、串案的比例比較高,因此辦案的壓力可能來自方方面面。 壟斷行業反腐想獲得成功,需要紀檢、檢察、審計等相關部門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提升反腐效率、擴大反腐成果。同時,多部門聯手才能形成更強的抗壓能力,才能將身居高位的腐敗分子繩之以法,真正做到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 |
相關閱讀:
- [ 03-01]民眾期待重拳鏟除“身邊腐敗” 掀“基層反腐”風暴
- [ 02-28]全國兩會引外媒熱議 駐華記者關注反腐倡廉
- [ 02-28]“兩會”需要更多李彥宏的“減法提案”
- [ 02-28]去年河南反腐倡廉辭退開除56名民警
- [ 02-27]全國兩會將至 環境治理超過反腐成第一民意熱點
- [ 02-27]反腐要有“刑上大夫”的氣魄
- [ 02-25]專家:制度反腐納入頂層設計 紀檢雙重領導將具體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