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城里”養老保險合并前養老金相差45倍
2014-02-28 07:31? 白巖松?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解說: 就在昨天人社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就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進行解讀。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2015年底,全國將基本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的合并實施,并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新農保和城居保合并后,統一稱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胡曉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如果將來你在城鎮交費滿15年,可以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話,這些個人賬戶全都打到你個人賬戶一并來計算,所以這樣也就打通了兩個制度之間的一個渠道,這對農民工來講也是一種新的福音。 解說: 另外,將落實建立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一經建立,社保管理機構就為參保人提供終身記錄保障服務。無論在哪里繳費,或者無論在是否間斷性繳費,個人賬戶都累計記錄參保人權益。這樣的政策之下,流動的農民工群體將成為最大收益者。 白巖松: 其實這是一件天大的事,它跟我們太多的人息息相關,由于這里有很多專業術語,像一堵墻一樣擋住了,原本跟我們有關,但是我們無法靠近它。今天就要做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比如說這個政策談到的所謂新農保和城居保要徹底打通了,什么概念?城居保城鄉居民保障針對的是城鎮當中那些沒有固定工資收入的人群,現在全國如果算在這個概念里大約有兩千來萬,更多的是新農保所要覆蓋的人群,全國一算下來接近5個億。 過去它們倆井水不犯河水,互相沒法搭界,因為都不是一種人群,城市和鄉村中間有一堵墻,但是現在新農保跟城居保可以互相轉換了,我甚至大膽地去想,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養老保險制度方面的改革,莫非蘊藏著未來身份的一種轉化,其實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舉一個具體例子,它倆一打通了之后,這里有一些細節重大變化,過去農民工要是出外為自己掙養老保險,必須湊夠15年,但是中間很難,為什么?連續交了七年的費,但是中間由于父母身體不好,回去種了兩年地,照顧父母,沒交錢,等到回來又交了八年,不算數的在很多地方,在有一些地方,即便前面交了七年,后來交了八年,中間斷過,都不算連續15年,還得把后八年再交七年,這讓很多農民工看不到希望,也多少農民工能夠做到,連續15年都把養老的費用交了?但是新政策的變化是什么?沒有關系,從16歲開始一直到60歲,中間這44年,理論上把15年湊齊就行了,將來就可以領錢。三年交了,中間幾年沒交,又交兩年,然后又沒交,又交10年,最后只要夠15年就可以。這是很大的變化,這就使將來更多的農村人口可以被這種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所覆蓋。 針對這個問題,接下來馬上連線嘉賓,他是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時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委員叫禇福靈,禇主任,您好。 禇福靈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你好。 白巖松: 首先我想我們關心的是出臺了這樣一個政策,究竟會解決現實中已經存在了很久的什么樣問題是最核心的? 禇福靈: 國務院出臺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且實施誠信養老保險銜接辦法,應當說意義重大,是重要的里程碑的事件。重要的問題我想有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充分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為什么這么說?正如你剛才講到,以前我們農民工出去打工,比如說有時候在企業工作,有時候又回到農村,年限不接續,什么意思?間斷了,這樣的話不利于保障他的權益,這樣職工的年限累加計算,只要是累計交夠15年,就能夠享有相應的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所以我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舉措。 第二,我們農民工的權益還在于,不論走到哪里,權益都能夠銜接。比如說在上海打工五年,又到北京打工幾年,或者說回到農村,又參加農村居民居民養老保險幾年,這些權益都可以銜接起來,所以有利于充分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白巖松: 還有一個問題,其實幾千年來,中國的農民在養老方面,其實相當吃苦,從來沒有吃過皇糧,或者拿到最低生活保障,但是這幾年新農保之后開始有了,但是這一次改革了之后,發現了一個細節,可以選擇自己要交錢,集體要交錢,政府也會有補貼,希望慈善能夠進入,但是發現錢交到五百之后,政府補貼反而增多,要選擇交五百,補貼60,甚至將來補貼更多。這是否意味著政府的政策在潛意識里鼓勵我們的農民朋友有可能為自己多交錢,將來可以多拿錢? 禇福靈: 應當是這樣。因為我們要達到一定的保障水平,必須以一定的基金作為保障,所謂基金,繳費得達到一定的水平,所以我們在制定這個政策,農民有的交五百,政府補貼30,交一千補貼更多一點,補貼五十或者更多,這樣鼓勵大家多繳費,只有多繳費,基金來源才比這個充分,才有提高養老保障待遇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這個制度的實行充分體現了多繳多得,通過繳費提高待遇水平的指導思想。 白巖松: 其實接下來我們要關注另外一個問題,任何一個方向需要有好的方法,而在好的方法當中,有的時候技術的保障,一個小細節的改變,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說我們是否可以擁有一張全國通行的社會保障卡,過去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卡,沒法銜接,能夠讓幾個農民工一輩子就在那一個地方打工,可能要轉移好幾個省,中間好多努力就費了,新政策,由于出臺了這樣一個卡,很多努力都不會白費,我們來看看這一卡通天下。 解說: 這是一張有著歷史意義的照片,山東壽光農民李士信,人生第一次領到了新農保養老金,時間是2009年8月19日,這也是全國首批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養老金在山東壽光發放,和李士信一樣,壽光市崔家村近兩百名60周歲以上的老人都拿到了新農保養老存折。2009年中國開始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長期以來以土地和家庭養老為基礎的模式開始漸漸被打破。 趙殿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 真正的由過去幾千年的家庭養老逐漸地轉變為社會養老。 |
相關閱讀:
- [ 02-27]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支付終身 個人繳費標準有12檔次
- [ 02-27]人社部: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覆蓋8.2億人
- [ 02-27]長汀21萬多名城鄉居民參加養老保險 參保率近98%
- [ 02-27]人社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賬戶終身不變 全國可遷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