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解析習近平“四下基層”的來龍去脈
2014-02-28 06:46? 湯伏祥?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1988年12月20日,首次“地、縣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活動在福建霞浦縣舉辦,剛剛從福建廈門調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親自參加了這次活動,同102名來訪群眾面對面對話,受理各種問題86件,其中有12件當場答復解決,其余的要求相關部門在一個月內處理完畢。 習近平在當天晚上召開會議,對一段時間以來的信訪接待下基層工作進行總結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部署,要求約訪制度和下基層開展信訪接待日活動的制度要堅持下去,并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加以推廣。之后,寧德地委、行署將每月的20日作為地縣鄉三級領導接待群眾來訪日,為群眾辦了大量實事,解決了大量信訪問題,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歡迎。像這樣生動的實踐在《四下基層與群眾路線》一書中有很多闡述。可以說《四下基層與群眾路線》正是習近平群眾路線生動實踐的總結。 時間一晃,25年過去了。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第二批的關鍵階段,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四下基層與群眾路線》,可謂正當其時。 面對當時閩東地區落后面貌和群眾脫貧致富的期盼,習近平寢食難安。在他的親自推動下,當時寧德“四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形成風氣。1990年,習近平離開寧德到福州任市委書記,但他倡導并實踐的“四下基層”作為一項工作制度和有效載體得以繼承和發揚。可以說是“四下基層”是來自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創造性舉措,《四下基層與群眾路線》正是基于此而出版的。 《四下基層與群眾路線》全書分六章,即“‘四下基層’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實踐創新”、“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堅持‘四下基層’的時代價值”,系統論述了“四下基層”的來龍去脈和時代價值,闡釋了“四下基層”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特別是對“四下基層”進行了理論概括、提煉。全書將“四下基層”放在黨的優良傳統中進行理論闡述,闡述了“四下基層”作為黨的政治品格和優良傳統在新時期的生動體現的理論價值意義。 從1988年習近平致力倡導“信訪工作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工作方法,到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從中央決定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總書記強調,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所有的這些部署,都體現了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宗旨和行動準則,都體現了習總書記群眾工作思想的前瞻性、一慣性、科學性。“四下基層”不僅是黨的政治品格和優良傳統在新時期的生動體現,是新時期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黨堅持群眾路線的實踐創新。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四下基層與群眾路線》生動再現了習近平擔任地委書記期間密切聯系群眾的歷史史實,既有理論的提煉,又對實踐進行了總結。該書集學理性、現實性與可讀性于一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自覺踐行群眾路線的必要精神食糧,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黨性教育的好教材,黨員干部都應該讀讀。(湯伏祥) |
相關閱讀:
- [ 02-27]習近平:把我國從網絡大國建設成網絡強國
- [ 02-27]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免駐外大使
- [ 02-27]習近平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
- [ 02-27]打破"一畝三分地" 習近平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