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低、任務重、保障少、流動大 村醫 鄉親們想要留住你(新春走基層·一線調查) 本報記者 郝迎燦 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分布散,農村醫療衛生底子薄。較低的收入、繁重的工作,致使部分鄉村醫生難以長期堅守。鄉村醫生面臨哪些問題?為何村里留不住村醫?如何保證農村醫療“網底”不破?春節期間,記者赴貴州展開調查。 現狀 缺口大,任務重,后繼無人 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平寨鎮河灣村,45歲的村醫楊厚珠發起了高燒,但她沒時間休息:“還有一堆報表要做。”3600多人的河灣村,僅有她和同事王玉春兩名村醫。 貴州省要求“原則上每千人配置1名鄉村醫生”,河灣村離這個要求相差尚遠,不過和其他鄉鎮比起來已算樂觀。六枝特區衛生局醫教股股長馬俊武說:“全特區只有311名村醫,還需要補充120人。” 除了多地村醫缺口大之外,村醫的教育水平和執業狀況也不容樂觀。據貴州省衛生廳統計,截止到2012年全省30966名村醫(含衛生員)中,具有醫學中專及以上學歷的有24498人,占村醫總數的79.11%,剩下的6468人則是無學歷人員。貴州計劃到2013年底實現90%以上的村醫學歷達到中專及以上。在貴州全省3萬多名村醫中,只有1440人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證書。 村醫人數不足,基本衛生服務日益繁重,加大了村醫負擔。巖腳鎮衛生院院長龍忠朝表示,每個村衛生室要完成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12項。“高血壓、糖尿病這些慢性病患者每月上門檢查一次,孕產婦每月上門做一次保健,還有0—6歲兒童的接種,加上人口流動性大,外出務工人員多,完成任務的難度很大。”王玉春深有感觸。 與農村醫療力量缺乏相對的是,多數醫學院畢業生不愿到農村去開診所當村醫。貴陽醫學院臨床四級G班的一名周姓同學表示:“村醫工作太苦,也學不到技術,不利于自身發展。”余慶縣衛生局局長李黔疆表示:“現在別說村醫,就是鄉鎮衛生院這一級也難招到合適的人才,高學歷的到縣一級就被分走了。” |
相關閱讀:
- [ 01-24]吳孟超故里村醫李廷梅五十年如一日守護村民健康
- [ 01-08]央視“尋找最美鄉村醫生” 福清村醫王錦萍入圍
- [ 12-25]曝廣西村民被要求拿籮筐買藥 衛生局長稱村醫所為
- [ 11-27]村醫為患者以身試藥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