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村串戶中了解到部分貧困老人吃飯難,兩位農村老人,一個靠自己的退休金、一個拿出自己積蓄,辦起不收費的“愛心飯館”,吸引了一大批好心人捐米捐面前來“合伙”,風雨無阻、從不關門的飯館讓貧困老人得實惠的同時,更“感化”了一些不積極孝敬父母的村民,使當地民風得以改善,被網民譽為“數九寒天中燃起的一把火”。 開飯館只為“做點事”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62歲退休教師劉在環和66歲農民劉正海的生活在此前幾乎沒有交集,因為是病友,2011年兩人接觸逐漸增多,閑聊中劉在環表示自己想為農村的貧困老人“做點事”,與劉正海一拍即合。隨后,兩人拿出資金為周邊村子摸排出的貧困老人每月捐助100元生活費,3年來捐出近2萬元,這些錢都來自劉在環的退休工資和劉正海的積蓄。 在此過程中,兩人發現一些貧困老人最急缺的不是錢糧,而是腿腳遲鈍導致做飯不便,或是因為牙齒不好和子女吃不到一起,還有一些老人因兒女贍養不好而饑飽不定。經多次協商醞釀,2013年5月27日劉在環和劉正海的免費飯館正式開業。 “一些老人離開這個世界時覺得世界冰涼,辦這個飯館就是讓他們感到社會的溫暖。”教了35年書的劉在環說,他每月退休工資有3000多元,雖然患有高血壓、肺氣腫等疾病每月吃藥要花掉1000多元,合伙人劉正海也患有賁門癌,但他們就是想做一些實事。 其實,“愛心飯館”是常來吃飯的老人們對這家租賃鎮上營業房卻不對外營業飯館的稱呼,因為擔心掛牌后“太高調”,飯館一直沒有招牌。為讓周邊村子老人和“光棍漢”來飯館吃飯,劉在環到周邊各村宣傳,但沒想到開張第一天,飯做好了卻沒人來吃。 “大家都覺得天下沒有免費午餐,你讓我們免費吃飯肯定有目的,所以不敢來。”劉在環說,隨后他到周邊各村向村干部摸底貧困老人情況并“推介”飯館,在村干部的協助下才陸續有老人前來就餐。 “愛心飯館”被當地網絡報道后引發網民熱議,網民“中衛網友”表示,絕對的正能量,真是數九寒天中燃起的一把火。 免費飯館帶動當地民風轉變 據劉在環介紹,愛心飯館不對外營業也不收飯費,但保證“食客”隨到隨吃,即使年輕人趕集餓了也可以進來吃,目前有周邊6個村的12名村民固定到飯館吃飯,來吃飯的既有孤寡老人,也有生活貧困的光棍漢,還有身患絕癥無錢醫治的村民,迄今為止,他們已為愛心飯館投入近2萬元。 看到記者來采訪,78歲的常樂鎮李營村村民王生榮非要來“說說飯館的好”,不在這里吃飯的他對飯館為當地風氣帶來的好轉印象深刻。 “我覺得飯館最大的作用不在吃飯人多少,而是對我們這里的社會風氣好轉起到了極大作用。”王生榮說,以前周邊村子不贍養老人的情況較多,飯館開業后,哪家老人若是來飯館吃飯,他的子女就會被村民“說閑話”,“說這家子女太狠心,不贍養老人或者飯做得不好”,這樣一來子女們都積極改正,如今很少聽說有不贍養老人的。 飯館的常客黃開榮告訴記者,常樂鎮李營村有位近80歲的患病老人,由于三個孩子贍養積極性都不高,老人時常喊餓,劉在環聽說后,為不讓老人餓著,連續一個多月給老人送飯,最終感動了老人的子女。 “好心人都是我們的合伙人” 與劉在環的健談相比,不善言談的劉正海總是默默坐在旁邊。這位低調的合伙人說,他和劉在環有事協商解決,因為愛心走到一起的他們從沒紅過臉、從沒吵過架。 “他愛張羅,我不愛說話但能出謀劃策,再加上我們的目的就是做好事,所以沒有分歧。”劉正海說。 兩人收入有限,飯館支出不小,面對記者“飯館能開到何時”的疑問,劉在環說:“生命不息,飯館不停。” “子女都很支持我開這個飯館,一些親友和學生還打來電話說‘飯館缺錢了你吭聲’,這給我很大鼓勵,畢竟世上還是好人多。”劉在環說,其實他們“也不是兩個人在戰斗”,從去年年底開始,一些好心人慕名而來,飯館受捐助的米面糧油半年都吃不完。 “這么說來,眾多好心人其實也是飯館的合伙人。”劉在環說。(“中國網事”記者何晨陽) |
相關閱讀:
- [ 12-25]2010至2012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近6700萬
- [ 12-06]復旦大學面向貧困農村優秀學生優惠錄取300人
- [ 10-17]汪洋:城鎮化對于減少農村貧困具有重要作用
- [ 08-11]農村信用聯社百萬貸款助貧困學子圓夢
- [ 08-11]光澤縣農村信用聯社百萬貸款助貧困學子圓夢
- [ 08-08]連江農村危房改造惠及上千貧困家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