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學校國學教育遇冷 臺國學教材進大陸遇尷尬
2014-02-14 07:27? 劉楠?來源:CCTV《新聞1+1》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解說: 雖然課業(yè)緊張,但是很多孩子還是對國學課充滿了興趣。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楊華林: 這是我寫的加里寧的一句名言,我們必須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因為國學真的是能夠感化心靈,能夠啟蒙我們的智慧。 辛麗艷: 他們非讓我對,我下去給他們對了一幅,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我想了很久,我給他們對的是“乾坤無定泊,幾度傷神,醉想今朝,鶯鶯燕燕,不亦快哉。”當時同學們給我鼓掌了。 主持人: 看完剛才這段在四中的采訪,我有這樣一種感受,就是即便是在四中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的學校里面,學生也好,老師也好,對于國學的興趣和熱情并不是那么的高,我們刨除不管這是什么樣的教材。另外一方面,我們結合社會上國學的熱度來看,似乎在學校里面接受教育的這些學生,他們呈現(xiàn)的是冷,但是社會上似乎是熱,怎么看待這個一冷一熱間這種關系。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連線熊院長。熊院長,您怎么看一冷一熱? 熊丙奇: 我覺得非常熱是因為大家覺得,現(xiàn)在我國的學生素質還有所欠缺,希望通過國學教育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什么會冷呢?因為一旦進入到學校教育體系,大家就會遭遇到現(xiàn)實的困惑,這就是我國現(xiàn)在實行的單一的分數(shù)評價體系,中學教育實行的是升學教育模式,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學什么,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以及家長,都認為這個很重要,但是面對升學的問題就變得不重要,這些課程就被邊緣化。 主持人: 如果刨除考試的因素,用它來作為各種各樣的評價因素之外,國學到底有沒有價值,在當下來說? 熊丙奇: 顯然是毫無疑問的,是具有價值的,因為首先來說,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是對學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再一個,其中也有很多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但是究竟怎樣讓這些國學教育能夠起到促進學生素質教育提高的作用,實際上還要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單是開一門課程就結束,或者引進幾本教材就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它是需要整體的系統(tǒng)推進。 主持人: 我能不能理解學生之所以,剛才在短片中呈現(xiàn)出來對于國學興趣的冷淡,就是因為它和高考并沒有直接掛鉤,所才這樣,可以這樣理解嗎? 熊丙奇: 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跟高考的關系,畢竟目前還沒有納入高考體系。第二方面,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學校里面還沒形成這種氛圍,包括老師可能并不一定具有這樣的素養(yǎng),教育教學,對學生沒有吸引力。 主持人: 所以我能理解為什么一開始您馬上提到,臺灣的這套好的教材可能在我們這兒會有水土不服的看法。 熊丙奇: 是的,如果評價體系不改,如果我們整體的辦學氛圍不變,來了一本好的教材,但是教材可能起不到相應的作用。 主持人: 如果我們一方面想從這套好的教材中得到我們需要得到的,另外一方面,也不會對我們現(xiàn)在的體系再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讓學生最大的受益,您覺得有中間之道嗎? 熊丙奇: 我覺得目前來看還是有辦法的,首先來說,我覺得應該調動學校的積極性。另外,要組織有關的教師、家長,還有社會人士共同對適合我國大陸地區(qū)的學生的國學教育的教材、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方式進行探討,這樣的話可以在學校里面建立選修課體系,同時,社會的志愿者或者關注這樣教學的人也可以參與進來。 主持人: 不知道您了解不了解,引進半年多來,這30多所學校對于這套教材的反映是什么樣的? 熊丙奇: 應該來講,存在著也是一冷一熱的問題。一個是引進方比較熱,推動方比較熱。但是學校內部來說還是相對比較冷,為什么會冷呢?就是學校校領導、老師實際的困難,他認為占我的課時,而且不會在高考體系中評價顯現(xiàn)出來,另外,家長也覺得學生學一學是好的,但是花太多的時間可能得不償失。 主持人: 好的,謝謝您熊先生。 國學在我們的教育體系里面到底應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國學在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中,它到底應當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接下去我們會繼續(xù)探討。 (短片) 辛麗艷: 校長中在電話中讓我即興背《藤王閣序》,不久之后我就有幸教授國學。 解說: 面試中,由于能熟練背誦《藤王閣序》,這個外地不出名院校畢業(yè)的年輕人被北大附屬實驗學校一眼相中,專門在學校教授國學。 辛麗艷: 有學生放了一個屁,全班都笑了,我就想到《笑林廣記》里的一個笑話《屁頌》,從前有個書生老考考不上,但是他善于逢迎巴結,有一次他的考官就給他監(jiān)考,也是突然放了一個屁,他馬上文才就來了,他說伏惟大宗師,高聳金臀,洪宣寶屁,依稀乎絲竹之音,仿佛乎麋蘭之香。”梁啟超就說把它稱為痛苦中的小玩意。它可以慰藉生命,就是讓生命有一個寧靜的安放。 解說: 班上的楊華林是從貴州貧困山區(qū)選拔來的援助優(yōu)秀生,常會托辛老師幫他買國學書籍,回貴州老家他還會給大家展示他的國學功底。 楊華林: 他們在家,小學的同學都沒學國學,我覺得回去特別有趣的就是每年我們村里的對聯(lián),幾乎都是我自己給他們寫的。 解說: 最近,北京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提到,從2016年起,高考語文分值將從150分提高到180分。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學生: 我覺得有必要把國學作為30分考分點得分,加入(高考作文)其中。 解說: 但是也有人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朱翔非: 國學課是雙刃劍,因為國學本身帶有相當自由的程度,而且這里邊培養(yǎng)的是一個人終身的安身立命的精神的養(yǎng)成。如果就像我們過去講的,把它變成一個應試教育的話,也會讓學生失去一部分興趣。 解說: 在錢遜教授眼中,比具體操作更重要的是頂層設計。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還專門拿出了刊發(fā)三中全會報告的報紙。 |
相關閱讀:
- [ 02-14]“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涉嫌非法拘禁
- [ 02-13]習近平指示軍隊高標準高質量抓好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
- [ 02-13]最高法召開廉潔司法教育大會 堅持對腐敗零容忍
- [ 02-13]習近平對軍隊教育實踐活動作出重要指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