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棄嬰安全島13天收51名棄嬰 基本均身患重病
2014-02-11 07:11? 董倩?來源:CCTV《新聞1+1》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 王振耀: 首先我要說的是,非常感謝我的這些老同事們,民政系統同志做的努力,它先做了一個最人道的設施來關愛孩子,關愛生命。但另外一方面,必須說暴露出我們國家在兒童福利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這個制度涉及誰家生了重殘兒童,沒有一套系列的保障制度,福利制度來提供出來,誰家有重病的孩子,完全是由他們自家來負擔,一旦要報銷從目前這一套體制下是相當艱難。 評論員: 王院長,所謂的“不棄不管,一棄全管”這八個字,如果家里面有了這樣一個重度殘疾的孩子的話,如果用家庭自己來撫養大,所有的費用都是由自己承擔的,各級的涉及到的一些其他的這個地方不會給他們救濟是這樣嗎? 王振耀: 是這樣的,給的救濟會很少。如果這個家庭條件有一些中等收入進不到低保標準。我遇到的一些家長,知道從政府那得不到政府的低保方面的福利,家長問的時候,讓我心里面暗暗落淚,我現在都70了,我80,我百年之后,我的孩子怎么辦,誰來管?我當時作為司長,我心里就知道這個制度是將來改,是一定要改的。 評論員: 如果說在撫養這個家里面的重度殘疾的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政府有適度的津貼,可能福利院的壓力也不會這么大,家庭也不會做出這么兩難的選擇。 王振耀: 其實兩個方面可以促成這種現象的緩解,或者大大緩解。從全世界的經驗,包括我們國家的一些城市,像北京、上海、天津包括深圳、成都,有的地方的經驗,第一給兒童能不能有上一個大病醫療保險,或者是叫大病的互助金,不管怎么,兒童類的專門給一個。一般像北京、上海的經驗,一個人一年100塊錢,家長出50,政府拿50,就解決了。像北京前兩年就可以一年報銷到17萬,家長遇到這樣的孩子,醫療費用不要太擔心,就能讓家里面很好的呵護兒童。第二個方面,如果這些孩子是重殘、長期需要得到照料,應該給一定的津貼、補貼,這樣的話,它能有持續的體制性的保障,財力的支持,這樣能夠很好的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也能讓孩子得到很好的照料。 評論員: 王院長,我在想這個問題,既然民政部既然在全國各地都在陸續開展棄嬰島的試點,那換句話說,錢可能并不是考慮在內的首先的問題,既然可以開一系列的棄嬰島,也要花大量的錢,同樣有沒有可能把這些錢花在需要津貼的家庭身上是有一個先后,還是說來這者可以去同步去做? 王振耀: 其實兩者是可以同步啟動,從國際社會,甚至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經驗來看,應該是把大量的錢花在家里面。不然的話,整個全社會,政府花的錢越來越多。但是僅僅看到的是棄嬰島,大家想沒有想過,這些孩子如果能夠救活,如果他要長大,一直持續的是腦癱,他們是幾百個人在一塊,上千個人在一塊,對于政府來說,投入更多,照料的工作量更大,但是照料的效果比起家庭也更差。 評論員: 錢是不是問題。 王振耀: 應該盡量的把這些錢給家庭,同樣的資金換一種花法會更人道,給孩子照料的更周到。 評論員: 您很簡短的回答我,錢是不是問題現在。 王振耀: 錢不是問題,就像五年前就可以做孤殘的兒童的養育津貼一樣。這些錢從試點,或者是從一些地方像上海做十多年來情況來看都不是大問題。 評論員: 好的,謝謝王院長。剛才我們是從政府救助的角度在看待棄嬰島的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們從家庭的角度,剛才我們說到有些家庭,有些父母是因為愛沒有辦法才遺棄,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一些父母他們是由于自私,由于太為自己考慮而遺棄,面對他們又該怎么辦? 南京市社會而福利院副院長 劉悅川: 就是有外省市的家長把甚至于開著車把孩子往這送。因為拋棄棄嬰,就是遺棄孩子畢竟是違法的一件事情,經過周圍老百姓的勸導,有些家長還是把孩子領回去了。 解說: 當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成為國內城市棄嬰島建設的先行者時,他們一定不曾想到,隨著媒體的報道,竟讓很多人選擇從外地開車將棄嬰送到這里。 朱洪: 車牌號碼,我們是有一些登記的,(棄嬰)這個畢竟是違法行為,我們有義務去勸退他,講一些政策,講一些刑法方面的知識,讓他盡量(把孩子)帶回去。我們曾經收到一封信,從這個廣州深圳過來的信,信上面的內容大概是他開車過來的,但是開車的并不是他家里人,是他的朋友,然后他現在比較內疚,但是他的孩子確是(病)得很重。 |
相關閱讀:
- [ 02-10]棄嬰增多別著急歸咎“棄嬰島”
- [ 02-10]對“棄嬰島”問題應先擱置爭議
- [ 02-09]廣州“嬰兒安全島”10天接收33名棄嬰
- [ 02-04]蘭考大火后袁厲害不再收養棄嬰 只盼孩子快長大
- [ 01-30]廣東首個棄嬰島正式啟用9小時 凌晨4時收首名嬰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