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下的西安火車站 記者劉尼威 攝 太陽在霧霾的籠罩下黯然失色 記者劉尼威 攝 中新網西安1月31日電 (記者張一辰)爆竹聲聲辭舊歲,從除夕到大年初一,西安及周邊城區卻依舊被霧霾天氣籠罩。截至31日9時,該市13個監測點的PM2.5數值已亮起“紅燈”。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計,截至31日上午9時,西安市13個監測點中的PM2.5數值均突破300微克/立方米屬嚴重污染。其中,臨潼區監測點PM2.5數值為986微克/立方米,高新西區監測點亦達714微克/立方米令人乍舌。 西安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經濟發展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馬年春節前夕,西安市的鞭炮銷售量較往年降低,城區煙花爆竹零售經營點由500個縮減到300個,其中,一些煙花爆竹零售點的銷售量比去年下降近三成。 31日上午,記者在西安市中心采訪時發現,數百米外之外的南門、城墻影影綽綽,無法辨識,空氣中彌漫著燃放煙花爆竹后刺鼻的火藥味。 據中國中央氣象臺預報,1月31日,中國的華北南部、陜西關中、黃淮中部、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疆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氣象條件不適宜燃放煙花爆竹。 2011年11月1日,中國內地開始實施《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據稱,這是中國首次對細顆粒物PM2.5的測定進行規范。2012年2月,中國國務院發布了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次增加了對PM2.5的監測。隨后,各地開始對PM2.5進行監測。 燃放鞭炮作為內地民眾過春節的一項傳統習俗,寓意“辭舊迎新”,寄托對來年的美好祝愿。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跟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日益凸顯,在內地各大城市“禁放”與“準放”成為社會爭議的焦點。 家住西安曲江新區的徐子科告訴記者,春節團聚是一家人一年中的最重要的事情,中國人過節講究熱鬧,為此,鞭炮和煙花他早已準備好,在大年夜聽鞭炮響、看煙花亮是他們一家人的春節“傳統”。 專家認為,造成空氣污染的因素繁多,在氣象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燃放煙花爆竹,其“瞬間”的污染力足以破壞空氣質量。隨著時代的變化民俗也不斷變遷,逛文化廟會、猜燈謎、寫對聯、包餃子,都是傳統年味的體現,過年而并非只有炮聲隆隆。(完) |
相關閱讀:
- [ 02-28]中國擬給“PM2.5”取中文名 專家提名細飄塵
- [ 02-27]中國擬為“PM2.5”定中文名 專家建議稱其煙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