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克宗古城大火追蹤 11日當天凌晨,一場持續10余小時的大火席卷了獨克宗古城數百棟房屋,百余商戶貨品毀于一旦,省級文保單位、當地歷史最久遠的阿布老屋被拆除。火災前一周,政府部門出于防震考慮,曾要求住戶用鐵絲網和長釘加固木質屋頂,導致有的房屋因無法及時拆下屋頂而被燒毀。據古城消防蓄水池巡查人員介紹,當天撲救兩小時后,池中的水就用光了。 防火之爭 政府為防震要求加固屋頂 云南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好、最大的藏民群居性建筑群,有1300年建城歷史,超過半世紀的老屋比比皆是。 房屋保持著古老的建法:用一圈木頭圍起墻體,再在木頭外糊上泥土;房頂用整根的木材搭建,鋪上泥土,上覆木瓦。長長的木瓦支出房檐,防雨又美觀。 施女士的家在古城北門街,是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幾年前租給外地人經營客棧,此次大火未殃及到她家的房屋。 “雖然房屋是土木結構,房頂容易起火,但可以解決。”施女士說,當地原住民都知道,房屋起火后首要任務是掀去鄰屋的房頂,防止火勢蔓延。1981年,古鎮一個小賣部起火,很快全城百姓聚來,長隊從起火點連到數百米外的水井旁。一盆盆井水,經每個人的雙手,傳到起火點旁邊的房屋。“起火點的房屋肯定是保不住了,但肯定防止了火勢的蔓延。” 57歲的居民張先生回憶,自他能記事起古城共發生了6次火災,前5此都被有效遏制,“當時沒有消防器材,就是大家排隊用水盆滅火。” 火災發生前一周,政府部門為加固房屋防震,要求每戶用鐵絲網固定住房頂,并用10余厘米長的螞蟥釘固定。“我父親是老木匠,知道如果固定住,發生火災后,很難控制局面。”施女士說,父親堅決不同意這么做,便去找居委會的領導,對方說是上級安排的,不讓百姓提意見。施女士就知道就有一戶因為釘了鐵絲網房頂掀不開而被燒毀。 古城管委會楊主任介紹,加固房屋是由鎮政府安排的,具體多少房屋不清楚。 滅火之辯 拒絕居民自救消防管道缺水 古城冬季盛行南風,火災發生前三天,古城刮起北風,風很大。 “這風不是好事,可千萬別起火。”老居民都認為,刮北風不是好兆頭,居委會工作人員應該提醒商戶。而此次起火點如意客棧的經營者恰恰來自上海。 “起火當晚風勢很大,而且方向不定。”施女士說,火災當天凌晨,火勢順著風先往東側鋪開,后來風向轉變,火勢又朝西北方燒去。 11日凌晨1點多,來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商戶王鋒偉聽到起火的喊聲后,起身奔向起火點倉房街的如意客棧,并沿路敲門喊醒了其他商戶。來到火場附近時,一輛消防車正在滅火。他和幾十名鄰居端著裝滿水的水盆,被消防人員攔了下來。“為了保護我們安全,但我們是真著急。” 57歲的居民張先生認為,消防部門在救火的問題上“不一定比我們更有經驗”。 與此同時,端著水盆卻不能參與救火的民眾發現,消防栓沒水。 迪慶州消防支隊支隊長陳天昌也承認沒水,因為閥門關著。當地冬夜氣溫零下十幾度,怕水管凍爆。 獨克宗古城管委會楊主任卻說,消防栓里有水。她說,2002年古城改造之初,便通電通水修路,并在每一條新修好的街道上設立消防栓。古城共有6000米道路,消防管道鋪設了7000多米,消防栓安裝了128個。消防栓里的水來自山上的蓄水池。容量上千立方米,水不會結冰,有專人巡查。“每個消防栓都有防凍措施,也不會冰凍。”她說。 對于為何火災發生時有消防栓內出不來水,楊主任回答說,不排除有個別消防栓被凍住。 在古城南側的百雞寺山上,巡查監測蓄水池的呂姓工作人員介紹說,池內蓄水1200立方米,火災前是滿的,但事發前水池閘門開沒開他不清楚。蓄水池建立兩年多,從山上到城里有70米落差,消防水管壓力不存在問題。火災發生當晚,蓄水池里的水用了兩小時后就光了。蓄水池的水來自山下一個容量40立方米的補水池,不間斷向山上的蓄水池泵水。火災發生后,古城斷電,補水池啟用應急電路最后一次向蓄水池供水。由于自來水廠沒有應急電路,補水池無法繼續補水。消防栓水用盡后,消防員只能四處找水。 文保之困 為做隔離帶老屋被爆破拆除 據迪慶州文化局副局長蒲向紅介紹,11日的火災造成古城40%的文物損壞。其中,被燒毀的文保單位和老民居有6家,包括一家州級保護文物和5家縣級不可移動文物;被拆除的受損文物包括省級保護文物“阿布老屋”和縣級不可移動文物“楊氏鋪子”。 阿布老屋是古城內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悠久的建筑,屋內一個神龕的扣板上有刻于375年前的銘文。大火燒了7小時后,危及阿布老屋,消防部門將其拆除制造隔火安全帶,“老屋被推平,但大部分材料得到了保護。”蒲向紅稱,搶救出最為珍貴的文物就是刻有銘文的神龕扣板。 蒲向紅說,大火燃燒時,看著一座座文物被破壞,很痛心。消防部門用炸藥和滅火彈拆除房屋制造隔火安全帶的做法,讓他很無奈。 蒲向紅還糾正說,此前媒體報道所提燒毀的大量唐卡和香爐等,只能算工藝品,是否能稱得上文物,需要看唐卡年限和繪畫者的名氣等因素。 迪慶州文物管理所所長李鋼說:“這次古城的火災讓人非常痛心,但這也提了個醒,在古城開發利用方面,古城傳統文化、生存空間的保護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在古城保護、恢復重建方面,除了現代消防設施的建設,關鍵還有傳統居住理念的繼承。” 商家之惑 90余鶴慶商戶明天在哪里 獨克宗古城管委會楊主任介紹,在2013年8月以前,針對手工業店鋪,當地均給予免稅措施。古城沿街幾乎所有店鋪都被外來商戶租用,用作經營工藝品店、客棧、酒吧和咖啡館等。 據了解,古城的商戶中除少數來自上海、北京、廣州和浙江外,大部分來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 據鶴慶商會統計,在古城開商鋪的90多戶鶴慶人,在這次火災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一億元。 寸秀剛是進古城的第三個商戶,前兩名都來自大理鶴慶。此前,寸秀剛在香格里拉縣城做銀器和藏傳佛教手工藝制品。2003年8月,寸秀剛在建塘鎮副鎮長的勸說下,讓其媳婦在古城開辦一個銀器專賣手工店。鎮政府承諾,除店內銷售手工藝品不收稅,房屋免租金三年半。從當年8月到年底,盡管游客不多,但由于商鋪不多,他賺到了錢。2003年底,商鋪數量迅速增加至四五十家,但游客增加不多,商鋪開始虧本。 近年來,原本每年只收幾百元的臨街房屋,租金逐漸漲至上萬元。在2006年底前,古城的商戶基本成型。隨著香格里拉名聲日隆,古城商戶們的經營情況從2008年底逐漸扭虧為盈。 5年的好光景,葬送在一場大火中。鶴慶商會秘書長寸維善說,老鄉們現在都住在政府安置的酒店,吃的都是別人救濟的,“我們的明天呢,在哪里?”(孟凡澤) |
相關閱讀:
- [ 01-15]浙江溫嶺一工廠發生火災已造成16人遇難
- [ 01-15]浙江溫嶺火災死者身份正在核實 將及時公布名單
- [ 01-15]浙江溫嶺鞋廠大火16死5傷 官方稱火災原因尚不明
- [ 01-14]浙江溫嶺一工廠發生火災已造成16人死亡
- [ 01-14]云南迪慶:古城火災原因仍加緊調查 安置人數增加
- [ 01-14]云南香格里拉古城火災原因 縣州兩級說法不一
- [ 01-13]云南獨克宗古城火災初步估計賠付額2968萬元
- [ 01-12]陜西咸陽長慶石油助劑廠大火撲滅 未造成人員傷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