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打不倒的騙子還是割不斷的利益? 公布典型案例、開展專項行動,我國打擊電信詐騙多年,然而電信詐騙緣何愈演愈烈?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社會各個管理環節還有不少漏洞和問題,如大量私人信息泄露等。電信詐騙鉆的就是這些漏洞,且法律懲處力度又有限,以致其成為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犯罪迅猛增長。 “運營商為追逐利益而疏于監管就難辭其咎。”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指出,如各家運營商考慮利益而推行“實名制”力度不夠;出租出售106號段用于各類廣告促銷短信的群發,借以牟利。 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發布的《2013上半年垃圾短信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垃圾短信總量超過2000億條,其中詐騙類短信危害最大。這些垃圾短信發送渠道中,106號段占到82%。 通過銀行卡轉移、提取涉案資金是電信詐騙的重要環節,然而,銀行卡開戶實名制的監管漏洞則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姜奇平指出,犯罪分子可通過偽造身份證等渠道獲取大量銀行卡,反復用于犯罪。 突圍:攜手打擊犯罪 廣而告之常識 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整治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工信部要求實施電話用戶實名制;中國工商銀行研制“外部欺詐風險信息系統”,收錄各類風險客戶和賬戶信息以防范詐騙轉賬……多年來,各相關部門采取了相應措施打擊防范電信詐騙,但在追蹤犯罪新形式、提高防范新手段上還有待加強。 馬丁指出,目前監管和打擊電信詐騙的一大限制在于各部門合力不足。“現在的‘聯合’辦案,更多是在面對單一任務或案件時協同調查。事實上,應該盡快形成完整的包含監管、預防和查辦環節的長效聯動機制。” 工信、銀行、公安等部門及運營商要信息互通共享,例如建立全國范圍內的電信詐騙黑名單;啟動“銀行員工協助報警--110指揮中心及時布警--巡邏民警快速出警處置”攔截機制;構建詐騙犯罪涉案賬號快速查詢系統等。 聯動機制在部分地區和單位已有嘗試。如湖南省公安廳為遏制電信詐騙犯罪多發的態勢,與工信部門、電信運營商、銀監部門、各商業銀行等協作,建立電信詐騙犯罪涉案賬號、資金快速查詢和凍結通道。 姜奇平認為,相關部門及企業還應嚴格落實各自監管職責。如,通信部門應對通訊線路的使用定期審查;運營商則應在短信攔截網關中加入更加嚴格的智能分析與警示機制;金融行業應對銀行卡實名制開戶實施細則嚴格監督落實。 此外,“相關部門和企業應更加主動地擔負起宣傳教育的社會責任。”受訪專家認為,僅靠ATM機張貼預警告示、曝光典型詐騙案例等遠不夠,應加大對典型詐騙手法的宣傳警示力度和范圍。 “騙子到處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什么我們就沒有接到相關部門的澄清短信呢?”上海市民潘女士說,看報道才知道公安人員不會通過電話辦案或要求轉賬,像這樣的常識,相關部門為什么不通過群發短信等廣而告之?(記者周婷玉、袁汝婷、黃安琪、徐海濤) |
相關閱讀:
- [ 01-14]新華時評:誰是下一個電信受騙者?
- [ 01-13]銀行客服經理詐騙8200萬元 逃竄多國后投案自首
- [ 01-12]網曝湯唯上海拍戲遇電信詐騙 被卷走21萬元(圖)
- [ 01-12]北京西城警方防騙提示 擺烏龍:有問題找東城
- [ 01-10]蘭州火車站上演“詐騙情景劇” 提醒旅客出行安全
- [ 01-09]小伙使用“苦肉計”詐騙工廠 央視調查背后團伙
- [ 01-09]半年騙走倆女友46萬 帥哥悔恨自首獲緩刑
- [ 01-09]已婚女子假冒局長 半年時間詐騙男方親朋51萬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