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先有廣東一事主瞬間被轉走2700余萬元,后有知名影視明星湯唯被騙20余萬元,13日又傳出溫州一打工者執意給騙子匯錢,銀行無奈斷電的消息。 這些騙子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和玄機?又是誰為電信詐騙案件的瘋長提供了土壤? 井噴:電子詐騙犯罪案件三年翻20倍 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輩子的“保命錢”瞬間就被騙個精光。 1月6日,沈陽市一位74歲的大爺接到自稱是法院工作人員的電話,稱老人涉嫌用醫保卡為毒販購買藥品并為毒販洗錢,須將個人存款轉入“國家安全賬戶”。老人馬上趕到中國工商銀行沈陽黃河支行匯款,銀行工作人員勸說無效只好暫停營業。然而第二天老人還是前往另一家銀行將40萬元悉數轉賬。 “這是當前較為流行且造成損失嚴重的最典型詐騙手法。”一位基層公安辦案人員說,犯罪分子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編造威脅理由要求事主將資金轉至“安全賬戶”,然后將資金取走。 中獎詐騙、冒充熟人詐騙、QQ詐騙……近年來,隨著通訊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電信詐騙手段也不斷升級翻新,案件數量堪稱“井噴”。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網絡安全保衛學院院長馬丁介紹,公安部門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電信詐騙犯罪案件數為8300多件,造成經濟損失2億多元;而2012年同類案件高達17萬起,經濟損失達80多億元。 受訪公安人士總結指出,當前電信詐騙犯罪呈現“虛擬化、智能化、集團化、國際化”特點: --虛擬化。犯罪分子不露真容,作案過程均在虛擬空間進行,通過電話、短信或網絡進行誘騙、恐嚇,通過網上銀行轉賬;或是冒充銀行人員騙取U盾密碼,直接將錢盜走。 --智能化。犯罪分子利用任意顯號軟件、非法改號軟件、網絡電話對接等技術,使撥出的號碼顯示出其所需任意號碼,智能程度更高、偽裝更徹底。 --集團化。有專門人員負責詐騙網絡平臺技術,有專人撥打電話和群發詐騙短信,還有人負責轉取贓款,形成分工明確的詐騙鏈條。 --國際化。跨國(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雇用中國籍人員搭設網絡平臺,提供境外服務器,完成詐騙全過程的跨境虛擬流轉,通過地下錢莊將贓款轉移境外。 |
相關閱讀:
- [ 01-14]新華時評:誰是下一個電信受騙者?
- [ 01-13]銀行客服經理詐騙8200萬元 逃竄多國后投案自首
- [ 01-12]網曝湯唯上海拍戲遇電信詐騙 被卷走21萬元(圖)
- [ 01-12]北京西城警方防騙提示 擺烏龍:有問題找東城
- [ 01-10]蘭州火車站上演“詐騙情景劇” 提醒旅客出行安全
- [ 01-09]小伙使用“苦肉計”詐騙工廠 央視調查背后團伙
- [ 01-09]半年騙走倆女友46萬 帥哥悔恨自首獲緩刑
- [ 01-09]已婚女子假冒局長 半年時間詐騙男方親朋51萬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