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觀察:治本待啃“硬骨頭” 官員財產公開需破題
2014-01-13 07:25? 闞楓?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新官上任先“曬”財產 官員財產公開需破題 無論是遏制住房腐敗、還是加強“裸官”監管,有專家認為,這兩項工作其實都取決于官員財產的制度化公開程度。因為,面對一個不提供任何信息或提供虛假信息的官員,誰也無法一眼看出他是不是個“裸官”,更無法掌握他的住房情況。 2014年新年第一天,杭州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范忠信在杭州南湖邊爬行一公里。一年前,他在微博預言“2013年里,除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外,其他所有省市會實現縣鄉級公務員財產公示”,賭輸的代價則是“罰自己爬行一公里”。 有分析稱,表面看來,這是一次不經意的網絡戲謔,但卻折射出輿論呼吁多年的官員財產公開在政策層面的艱難探路。 2013年11月,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提出“推行新提任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財產、出國(境)等有關事項公開制度的試點”。2014年開年伊始,中組部即表示,將對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進行隨機抽查和重點抽查。重點抽查中包括4類重點核查對象:擬提拔人員、后備干部人選(重點是廳級)、群眾舉報對象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官方上述系列舉措被輿論解讀為“官員財產公開或將迎來破題之年”。而對于破題路徑,汪玉凱接受采訪時分析,“新提拔的領導干部在重要崗位上,開始搞試點示范,下一步就是推開,慢慢擴大制度的實行范圍。” 1987年官員財產申報與公開制度在中國國內首次被提出。此后26年間,這一制度一直被輿論視為“防腐利器”,不斷撩撥著公眾的神經。如今,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已經開啟,這一制度能否就此迎來“破題”,這無疑是2014年中國反腐“治本”的一大看點。 根治“車輪腐敗” 公車改革待出細則 新年伊始,江西新余、四川五糧液集團的大規模公車拍賣引來輿論聚焦。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公眾期待多年的公車改革迎來了標志性結點。 2013年11月25日,《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公布。條例規定,“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并明確指出“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官方的這些表述,被專家稱為“公車改革方案終于塵埃落定”。 從1994年中辦、國辦聯合頒發《關于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算起,中國的公車改革已經走到第20個年頭。其間,雖然地方性的公車改革探索不少,但一直以來,關于“官員坐騎”的改革雖備受關注卻舉步維艱,難見實效。社會上對于“車輪腐敗”的詬病之聲不斷。 針對此次公車改革國家方案的出臺,不少專家認為,相較于以往修修補補的辦法,此番“條例”算是史上最明確和最有力度的紀律條款。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撰文分析,此前全國各地出臺的公車改革方案,多以提高普通公務人員的福利待遇為結果。此次公車改革釜底抽薪,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由公務人員自主選擇,實行社會化提供。 但是,喬新生同時指出,“在交通補貼政策尚未落實之前,我們還不能盲目樂觀。說到底,這是黨政機關的自我改革,當改革觸及既得利益的時候,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障礙。” “交通補貼會不會成為隱形福利”“公車拍賣會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等,雖然遏制公車腐敗的探索值得肯定,但是網友對于當前各地試水的公車改革亦心存疑慮。 正如專家分析,國家層面的公車改革總路徑規劃后,操作層面的方案細則和監管措施,直接關系到改革探索的成敗。持續存在20年的“公車沉疴”能否迎來一場釜底抽薪的改革,這不僅是民意期待,更關系到政府社會公信的塑建。(完) |
相關閱讀:
- [ 01-12]報告預測會有更多企業家在反腐戰役中倒下
- [ 01-11]專家:“拍蒼蠅打老虎”加力反腐提升政府公信力
- [ 01-11]中紀委通報2013年反腐倡廉: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 01-10]總書記2013年60多次強調反腐有何深意
- [ 01-10]三元舉辦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巡回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