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合作研發出新型抗癌特效藥;成功制作首個超高精度三維腦圖像;揭示大腦可塑性形成機制;提出確定分子手性新方法。 馮衛東(本報駐加拿大記者)加拿大瑪嘉烈癌癥中心和美國加州大學共同研發出一款癌癥特效藥Sharpshooter,該藥物已在實驗室中證明對乳腺癌、卵巢癌、結腸癌、肺癌、膠質母細胞癌、黑色素瘤、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廣譜癌癥具有有效抑制作用。研究以標靶酵素PLK4為對象,這種酵素被廣泛認為在細胞(特別是癌細胞)分裂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一特效藥的發現,被認為是當今治療乳腺癌的最重要發現。 包括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在內的科學家成功研制出在細胞水平上的人類大腦3D圖譜,以20微米的尺度展現了人類大腦的情況,被譽為神經科學發展的里程碑。 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及其附屬醫院和麥吉爾大學發現,神經細胞具有一種特殊的“預組裝技術”,可促進神經細胞連接(突觸)處的蛋白制造,從而讓大腦迅速形成記憶和塑化。此一研究結果揭示了突觸可塑性的新機制,了解其中的路徑有助于為神經發育疾病的治療提供新靶點。 麥吉爾大學科學家成功結晶出一個RNA短序列——poly(rA)11,并利用加拿大光源(CLS)和康奈爾高能同步加速器收集到的數據證實了poly(rA)雙螺旋假說。這一成果有助于推動合成生物學的發展。 一隊來自加拿大、德國和瑞士的研究人員為確定分子手性這個具有150年歷史的古老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未來藥物將可按照只存在所需手性分子的方式來生產,如此患者就可減少服用劑量,避免副作用。 加拿大研究人員確定了和心臟功能相關的最優結構和細胞比例,并由此首次設計出成活的、心律失常的三維心臟組織,可將這些組織微縮成人類心臟微組織,用于測量正常及病變人類心臟對藥物的反應。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癌癥研究機構開發的一種前列腺癌新藥即將投入臨床試驗,為癌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該團隊開發EPI-001的過程中采用了新方法,鑒別出N-末端即蛋白質結構的反端區域才是真正的“病灶”,而不是像其他科學家那樣專注雄性荷爾蒙受體蛋白。 瑪嘉烈醫院癌癥中心的臨床研究人員發現,未成熟祖細胞的耐藥性是導致多發性骨髓瘤復發的根本原因。此項發現為治愈多發性骨髓瘤指明了一條新途徑,那就是同時將祖細胞和漿細胞作為治療靶標。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聯合非營利組織“加拿大基因組”、阿爾伯塔創新生物解決方案公司,提出一項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李斯特菌侵擾的新研究項目。 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繪制出了ABC運轉蛋白的細胞“路線圖”,揭示了它們與細胞中其他重要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人們進一步理解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之間的互動機制,為癌癥、囊性纖維化及其他多種病癥帶來更好療法。 麥吉爾大學和卡爾加里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癌癥能夠通過劫持白細胞進行擴散。這一發現是人類在認識癌細胞擴散方面的一個突破性進展,有助于醫療人員更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癌癥。 麥克馬斯特大學利用一種基因改良過的感冒病毒制造出新型結核病疫苗,可幫助對抗引起肺結核的結核桿菌。在接種卡介苗后使用,可提高卡介苗功效。 韓 國 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提出生物醫療技術項目,向相關研究機構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 薛嚴(本報駐韓國記者)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利用大腸桿菌生產治療憂郁癥和癡呆所需物質——酪氨酸的新方法。該研究組用核糖核酸(RNA)技術插入制造酪氨酸所需的基因(去除妨礙生產的基因)培養大腸桿菌。培養大腸桿菌的器具每升生產出了21.9克酪氨酸和12.6克尸胺(聚酰胺纖維,尼龍的原料),比現有技術的生產量多出了30%。 韓國全南大學和生命工學研究院研究人員發現了在酒精性肝損壞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的蛋白質和可以抑制這種蛋白質的物質,為研發治療酒精性肝損壞的藥物帶來了希望。 9月,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表示,朝鮮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了可以導致大腸癌產生和轉移的蛋白質APEX1。APEX1在細胞內可以通過調整多種基因而導致多種生命現象。動物實驗顯示APEX1和腫瘤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利用這一關系有助于預測大腸癌細胞的產生和轉移,抑制大腸癌細胞的增殖。 以色列 腦科學研究精彩紛呈,干細胞研究成果豐碩,一批基于生物材料技術的醫療設備出現。 馮志文(本報駐以色列記者)以色列紅利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開始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再生骨的工廠,包括骨移植中心、研發中心及一個總部和管理中心。 洞察力技術公司(InSightec)研制出不用在頭顱上開洞就能實施神經外科手術的設備。基于MRI掃描提供的準確的腦部圖像,他們使用1000倍聚焦超聲波束可穿透完整頭骨并清除病灶。 以色列理工學院用人類胚胎干細胞創造出有自己血液供應的心臟肌肉,可修復和替代因心臟病受損的心臟;該校還發現光電效應可控制納米孔傳感器通道,改進了使用固態納米孔的方法,使DNA測序更精確、成本低且超快速。 魏茲曼科學院分離出了能產生含有來自人體組織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多能干細胞。他們創造的誘導多能干細胞可完全“復位”,為未來提升移植器官功能鋪平道路;他們還揭示了人腦小膠質細胞的某些神秘特性,為治療老年癡呆癥、肌萎縮癥等腦健康疾病帶來光明。 特拉維夫大學科研人員通過收集鼻子中的活檢組織,從鼻內神經元來診斷早期精神分裂癥,提高了確診速度和準確性。 |
相關閱讀:
- [ 12-31]我國擬在高校教師評價中削弱科研指標權重
- [ 12-30]“立委”批“國科會”研發成果慘不忍睹 浪費公帑
- [ 12-29]吳宗憲掏空科技公司六百萬 獲刑22個月
- [ 12-26]浙大副校長落馬為何令人唏噓?
- [ 12-26]浙江大學副校長落馬 評論稱拷問“學而優則仕”
- [ 12-25]美國硅谷科技協會專家團“才聚佛山”尋項目對接
- [ 12-25]2013年度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 [ 12-25]2014國家科技獎申報沖刺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角逐科技獎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