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0日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仁健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對北京地區PM2.5化學組成及源解析季節變化研究發現,北京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這些源的平均貢獻分別為15%、18%、12%、4%、25%和26%。 據介紹,科研人員對2009年至2010年不同季節在北京城區采集的121對特氟龍和石英膜PM2.5樣品進行分析,獲取了北京四個季節PM2.5的質量濃度、29種元素、9種離子和8個組分有機碳無機碳等資料,探討了不同季節影響北京PM2.5的主要貢獻源。 研究顯示,沙塵天氣常對春季氣溶膠有重要影響,而在秋冬季節,來自建設工地的浮塵和街道的再懸浮塵是土壤塵的主要來源。燃煤源在冬季貢獻最大,生物質燃燒源貢獻春、秋季較高,冬、夏季較低。工業污染源貢獻在夏秋季節較高。硫酸鹽、硝酸鹽等組成的二次無機氣溶膠在夏季和春季的貢獻最高。 研究表明,對于硫酸鹽、硝酸鹽、銨鹽等六類主要組分來說,北京的南部地區是來源可能性最高的區域。來自北京南部的氣流常攜帶較高濃度的二次無機氣溶膠和含碳氣溶膠,西北向的氣團則含有較多的土壤塵和含碳氣溶膠。北京發生霧霾時,來自南向的氣流會使二次無機氣溶膠的濃度變得很大,這可能與高濕度的云霧中較強的非均相反應以及較強的光化學反應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將燃煤、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三個來源合并起來,化石燃料燃燒排放成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來源。北京周邊省份快速發展的工業生產會帶來跨境傳輸的污染。治理北京本地空氣污染,不僅需要改善能源結構,還需要區域聯合防治。 這一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大氣化學與物理學》上。 ■解釋 二次無機氣溶膠(SNA)是大氣中非直接排放、二次形成的污染物。(記者 吳晶晶) |
相關閱讀:
- [ 12-31]中科院查明北京PM2.5六大來源 尾氣占比不到4%
- [ 12-28]北霾再南襲福州現中度污染 首要污染物為PM2.5
- [ 12-28]福州現中度污染 首要污染物為PM2.5
- [ 12-28]北霾再南襲福州現中度污染 首要污染物為PM2.5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