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專家解讀安倍“拜鬼” 中日關系是結構性惡化
2013-12-27 15:27? 常紅?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張勇:日本想從“擁抱戰敗”到“擺脫戰敗” 張勇接受本網記者采訪表示,安倍選擇執政一年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也算是“致他今年的青春”。今年日本的形勢特別復雜,很難預測,尤其面對安倍這樣極難預測的人。今年對安倍本來來說是個“圓夢年”。 “可以說安倍還在執政試用期,前幾屆除了小泉執政五年零五個月以外,基本上都是一年一下,安倍第一次任職初期是60%的支持率,小泉是70%多,鳩山是70%多,但是到執政一年,尤其安倍,最后滑到20%,20%是一個很危險的區域,首相已經沒有執政的理由,如果再加上黨內如果再反水,就必須得辭職。所以安倍不得不采取這樣一種過激的方式。” 張勇認為,安倍想把政權拉回來,并想擺脫戰敗體系。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對東北亞局勢只有一種影響就是“加劇”,使現存的摩擦更加激烈。對戰爭受害國,放出兩個信號:一是要擺脫“戰敗體系”,要擺脫戰敗國體系,要強軍,走向政治大國或者說軍事國家。二是,安倍在極力迎合國內右傾情緒。 張勇認為,安倍執政一周年日子去參拜并非偶然,背后有很多深意。安倍這種戰后出生的政治家,對日本戰爭責任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刻意美化,甚至歪曲。安倍是新政治家的集中代表,此次執政之前,安倍說他對第一次執政期間沒有參拜感到“悔恨至極”。他和自民黨原來的保守政治家不同,如果從國際政治來講,他是屬于傾向軍事現實主義,和政治現實主義不同,其實他是為了完成右傾化的路線。通過用最極端的表現方式參拜,完成他的政治使命。 “安倍三箭”前兩箭都是經濟方面,安倍此次上任一年后,支持率基本沒有下滑,選在執政一年節點參拜,起碼在內政上感覺不會“失分”,安倍的政治體系要照顧到右翼支持者的訴求。在日本所謂的“失落的二十年”后,安倍是在迎和這樣一種潮流。今后中日矛盾會進一步激化。中日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 張璉瑰: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子沒有特別暗示 12月26日是毛譯東誕辰120周年,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選在同一天,有網友猜測是否存在什么暗示? 張璉瑰認為,兩者應該沒有什么影響,性質不一樣。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對于中國來講,是很突然的事情。但是毛主席誕辰12月26日是一直都有的,特別是今年是120周年,肯定會舉行特殊的儀式。雖然兩件事很巧合的碰在一起,應該沒有任何關系。(記者常紅實習生陳天俏) |
相關閱讀:
- [ 12-26]中國駐日大使就日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提出強烈抗議
- [ 12-22]駐日大使:望日方按四個政治文件處理釣魚島問題
- [ 12-20]俄媒稱中日對抗已走過不歸點 日本正準備戰爭
- [ 12-14]中日韓民間論壇呼吁合作驅霾
- [ 12-13]南京舉行“和平燭光祭”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 [ 12-10]日本國交相認可韓擴大防空識別圈 稱沒什么不妥
- [ 12-09]外媒:拜登撮合日韓“聯手抗中”未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