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政治危機凸顯三重博弈 國內黨派權力斗爭
2013-12-24 16:41? 湯中超?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從反對派陣營整體實力來看,前總理季莫申科最可能成為亞努科維奇2015年捍衛總統寶座的真正對手。歐盟方面堅持認為烏當局對其的判決存在政治動因,釋放季莫申科成為歐盟同意與烏簽署準成員國協定的關鍵條件。不難看出,在烏克蘭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問題上,季莫申科因素不僅是司法問題,更是一場涉及2015年烏克蘭總統大選的運籌與博弈。 地緣政治爭奪。自后冷戰時期以來,烏克蘭日趨成為俄羅斯與美歐的地緣戰略必爭之地。如果說2004年烏“橙色革命”暗藏著俄羅斯與美歐的地緣政治較量,那么此次烏克蘭政治危機也不例外。 從歐洲方面看,隨著歐盟最后一次東擴的完成,其東方政策也隨之發生變化。2009年,歐盟正式啟動了取代歐洲鄰國政策的“東方伙伴關系”,對象國涵蓋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其主要目的是加強歐盟與東方伙伴國之間的政治聯系,并為進一步經濟一體化創造條件。但烏政府在峰會前突然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的做法使其黯然失色。 在俄羅斯,歐盟“東方伙伴關系”政策一向被視為美歐對俄地緣戰略的進一步擠壓,對此十分警惕。當前,在普京試圖構建歐亞聯盟的大背景下,拉烏克蘭加入關稅同盟成為俄地緣戰略的重要著力點。在對烏政策上,鑒于俄烏傳統上形成的緊密經濟聯系以及后者對前者的能源依賴,俄不斷以貿易和能源為杠桿掣肘烏克蘭,以阻止烏加入歐洲一體化。俄羅斯與美歐展開的地緣政治爭奪,使得原本錯綜復雜的烏國內局勢更加難以預料。 目前,烏克蘭國內政治危機仍在持續。在維爾紐斯“東方伙伴關系”峰會之后烏克蘭又一次完成了外交上的東西“再平衡”,在緩和來自俄羅斯方面壓力的同時,并沒有關閉歐洲一體化的窗口。但是,烏國內政治生態卻在不斷惡化,亞努科維奇政府的平衡外交政策能否應付復雜形勢下的諸多問題,仍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湯中超) |
相關閱讀:
- [ 12-24]烏克蘭從俄羅斯獲得首筆30億美元歐債資金
- [ 12-23]烏克蘭副總理認為俄天然氣價格問題已終結
- [ 12-20]俄歐暗戰激烈 英媒稱普京贏得烏克蘭戰役
- [ 12-19]俄金援烏克蘭引發示威者反彈 烏總統被指賣國
- [ 12-18]烏克蘭稱俄氣價優惠將為烏每年節約70億美元
- [ 12-18]評論稱俄下調氣價做出讓步 等待烏克蘭行動回報
- [ 12-17]俄羅斯烏克蘭元首會晤 俄或預向烏提供巨額貸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