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國際傳播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一部分,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的文化層面,應當與整個國家的安全戰略相一致,為國家安全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去年5月17日,美國國務院發布公告聲明,在美國持有J-1簽證的孔子學院中國教師必須于6月30日離境,美方稱不會為他們續簽簽證。這一事件表明,美國對中國傳播中華文化是心存顧慮的。這件并非偶然的事件促使我們思考目前漢語國際傳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 漢語國際傳播影響漸顯 漢語傳播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公元前12世紀,漢語就已經傳到朝鮮半島,并經其傳播到日本。秦朝時,漢字傳入越南,為“儒家文化圈”的形成拉開序幕。到漢代,漢語已經從東亞沿著絲綢之路傳播到西亞和歐洲。特別是馬可·波羅之后,許多西方傳教士及有識之士絡繹不絕來到中國,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西方世界。 到了近代,中國已經遠遠落后于世界的發展,國門洞開,被迫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文化。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逐漸式微,不得不從文化“輸出模式”轉到“輸入模式”,漢語國際傳播寸步難行。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經歷了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國民經濟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政府適時提出“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主動承擔起一個大國應該具有的歷史責任,并提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在這個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漢語國際傳播已經成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 2004年4月,“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計劃”正式啟動,標志著“國家漢語戰略”正式浮出水面。同年11月,海外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掛牌。到目前,我國已在120個國家(地區)建立了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孔子學院遍布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孔子課堂設在47個國家(地區)。 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學院產生了很大影響,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孔子學院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大洲的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美地區,其中僅美國就有96所孔子學院,占全球孔子學院數量近1/5,而許多亞非及南美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孔子學院數量屈指可數,布局不均衡。 漢語國際傳播面臨的國家安全環境 漢語國際傳播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一部分,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的文化層面,應當與整個國家的安全戰略相一致,為國家安全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戰略,至少可從三個層次來考察。 第一,國內安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社會穩定。改革開放走過35年的風風雨雨,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也積壓了很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貧富差距拉大、東西差別明顯、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以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人口紅利”的減弱,這些都給社會穩定帶來很大壓力。二是生態安全。為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一些地區只顧眼前不顧后果,采用粗放的發展方式,在產生巨大收益的同時也給本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由此帶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三是民族地區安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98%。近年來,由于一些宗教極端分子的煽動,加之我們的民族政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偏差、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與內地落差大,不穩定因素有增長趨勢。 第二,環中國的國境安全。從目前國際形勢看,上世紀以來的殖民主義活動正以另外一種方式蔓延,歐美國家的金融(經濟)危機開始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轉嫁。除了顛覆西亞和非洲地區國家政權以外,美國又將觸角伸到了亞太地區,在中國周邊的東北亞、東南亞、環喜馬拉雅山地區對中國實施戰略包圍。環中國的國境安全需高度重視。 第三,國家能源安全。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經濟資源的消耗量劇增,特別是戰略能源將大量依賴進口,如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稀有金屬等。這樣的局面反映出中國維護經濟資源安全的迫切程度。以進口石油為例,2009年,石油對外依存度突破50%這個中間線。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量將為4.5億噸至6.1億噸,其中進口量將為2.7億噸至4.3億噸,進口依存度將處于60%到70%之間。保護中國的能源安全迫在眉睫。 漢語國際傳播要改變畸輕畸重的局面 目前,我們文化“走出去”路徑選擇如漢語傳播,與國家面臨的嚴峻安全形勢之間存在不相適應的情況。 從漢語國際傳播的角度來看,在歐美和亞太發達國家大力推廣所帶來的結果不盡如人意。西方文化和中華文化同樣都是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厚底蘊的文化,從中提煉出的價值觀念、制度精神、物質文明已經深深滲透到各自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強行以西方世界為重點推廣中國文化,則必定要經歷從誤解到接受的漫長過程。 因此,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需要調整,漢語傳播的路徑需要優化。 科學處理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關系。我們應該認真領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內涵,從現代國家定位和發展的高度,科學處理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之間的關系,形成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統領下的各民族語言文字和諧發展的格局。從國家安全、公民權利的高度,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真正成為每個社會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民族團結、區域發展的高度,大力推進雙語雙文化教育。 科學定位民族共同語及其傳播的性質。從國家和民族發展歷程看,現代民族國家出現時期,國家范圍內所有文化應被視為一個不同區域之間有一定差異的連續統一體。從國家安全維護和公民權利實現上看,種族、宗族、民系等地區性的社會身份逐漸被民族國家的公民身份所替代,使用和維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歐美國家有很多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移民構成的多種族和民系的國家,但他們對內強調語言文化的統一,對外強調語言文化的差異。目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處于民族國家這個階段。因此,我們應該科學定位民族共同語及其傳播的性質。對內,應該用“國家通用語言”代替“漢語普通話”,以彰顯對國家統一、國家安全、公民權利和民族關系的重視;對外,用“中國語”代替“漢語”,以表明國家主權和國家地位。 漢語國際傳播的路徑選擇應與地緣政治和國境安全結合起來。我國陸地鄰國共15個,如果再向遠擴展,整個東北亞、中東、西亞、南亞及東盟都應該是中國的毗鄰?!爸袊Z”國家傳播應當走向與中國關系密切和相鄰的國家和地區,孔子學院的發展應當更加注重與俄羅斯以及與中國有地緣接觸的周邊國家的布局,通過積極友好的文化傳播和交流活動來促進兩國的交往,通過民間的文化繁榮來鞏固國家間戰略合作、互利共贏的關系。 以漢語國際傳播為載體的文化“走出去”戰略要關注中國的能源安全。應該積極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北亞、非洲、中東和南美國家廣泛建立孔子學院,加強與該地區國家的文化交往,為我國的能源安全提供戰略保護。中俄在世界上是大國,中俄是最為重要的合作伙伴。近年來,中俄之間能源合作不斷增強,建成了中俄原油管道,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非洲共有20個產油國,其中有5個國家的產量占85%,拉美地區的石油儲量約占世界的1/8。因此,以漢語國際傳播為載體的文化“走出去”戰略應該重視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建立、發展孔子學院。(本文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維佳) |
相關閱讀:
- [ 12-07]孔子學院院長共商漢語“走出去”
- [ 12-03]大師逝世九周年 陳省身故居開放
- [ 12-02]這些年,我們“出口”的漢語詞匯
- [ 11-21]外國學生:我們的中國夢在路上 要一步步實現它
- [ 11-14]公共外交也要創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