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籌辦史上最隆重國葬 百余世界政要將出席
2013-12-09 15:43? 苑基榮 蕭達 青木 李珍 崔杰通 柳直 汪析?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劉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最高規格送別曼德拉 百余世界政要將出席 南非籌辦史上最隆重國葬 世界本周送別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儀式將極盡哀榮:一場南非以及非洲大陸有史以來最盛大的葬禮,或許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美國政府7日宣布,奧巴馬夫婦10日將奔赴南非參加紀念儀式,小布什、克林頓、卡特三位前總統也將出席。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8日稱,約140位外國領導人將參加曼德拉的葬禮。在國際輿論上,曼德拉的葬禮被拿來與教皇保羅二世、美國總統肯尼迪、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葬禮相比,英國《衛報》認為,曼德拉更具號召力,他的葬禮超越了宗教對立以及地緣政治中的南北劃分與東西分野。南非2010年曾成功舉辦世界杯,但曼德拉的葬禮對該國組織能力、安保方面的挑戰可能壓過世界杯,南非國防軍已要求所有休假士兵回崗。盛大的葬禮凸顯世界對曼德拉的尊重與懷念,許多人都在盛贊他的政治遺產:寬恕與包容,而這被認為是當下世界最缺乏的。 南非面臨終極考驗 “要是讓我來說希望人們怎樣紀念我,那未免太自負了。我寧可把這個問題交給全體南非人民來決定。我只需要一塊簡單的墓碑,上寫著:‘曼德拉’。”英國廣播公司8日援引南非政府的一份聲明說,這是曼德拉生前希望人們以后怎樣紀念他的想法。 南非政府7日公布了曼德拉葬禮日程。10日,南非政府將在約翰內斯堡的FNB體育場舉行官方悼念儀式,這里能容納9.4萬人,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場館,多國領導人將出席這個儀式。8日《環球時報》記者來到這個體育場,警方已在采取戒嚴措施。11日開普敦市將舉行全民悼念儀式。11日至13日,曼德拉的遺體將從醫院運到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總統府內,供國際友人和民眾瞻仰。南非政府鼓勵民眾在曼德拉遺體從比勒陀利亞第一軍事醫院轉運至總統府途中,在道路兩旁為其送行。14日在比勒陀利亞舉行完國葬儀式后,曼德拉遺體將用軍用飛機運至東開普省曼德拉出生地庫奴并在那里舉行傳統儀式。15日遺體將在庫奴下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8日宣布,12月9日至11日,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將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別代表赴南非出席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葬禮。《印度快報》8日稱,印度總統穆克杰將率團參加曼德拉的葬禮。同日,日本《產經新聞》稱,日本皇太子將出席曼德拉的葬禮,日本皇室趕赴外國參加葬禮十分罕見。報道稱,日本政府之前探討讓安倍晉三和外相岸田文雄出席曼德拉的葬禮,但本月13日至15日要在東京舉行日本—東盟首腦特別會議,因此恐難成行。確定出席曼德拉葬禮的還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首相卡梅倫、加拿大總理哈珀、德國總統高克、法國總統奧朗德、韓國總理鄭烘原等。捷克總理魯斯諾克抱怨太忙不愿參加曼德拉的葬禮,他的講話被公之于眾后遭到大量批評,被迫道歉。法新社8日引述南非外長的話說,至少53位外國國家和政府首腦確定參加曼德拉的葬禮。 英國《衛報》稱,數量空前的多國領導人云集,參加曼德拉的葬禮,這可能是現代歷史上聚集權力人物最多的場合之一,有人將其與之前的盛大葬禮,如教皇保羅二世、戴安娜王妃、肯尼迪總統和丘吉爾的葬禮相比。但曼德拉的號召力更廣。參加葬禮的行列里可能有來自全球的領導人,包括來自中國、伊朗、古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現在不清楚敘利亞會不會參加,被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蘇丹總統巴希爾會不會參加。 《環球時報》記者從南非國防部網站上看到,南非國防軍發布緊急通知,命令相關部門所有休假士兵“必須在2013年12月7日午夜12時前回所在部門、基地或站點報到。”國防軍士兵將部署在機場、南非政府及總統府所在地聯邦大廈和曼德拉的故鄉、也是曼德拉的落葬地東開普省庫奴村,提供安全支持。 英國《衛報》稱,在無盡的悲傷中,曼德拉的去世將成為非洲大陸組織的規模最大、最受關注的事件。曼德拉的葬禮將匹敵2005年教皇保羅二世的葬禮。那場葬禮有5位國王、6名皇后和70名總統及總理以及200萬信眾。前美國外交官布魯克斯說,“搞定禮儀問題和后勤支持,將極大地消耗南非政府和非國大的精力。”最終,組織者將不得不靠客人的善意減少麻煩。“這就像世界杯開閉幕式、總統就職典禮和君主加冕禮同時舉行。這將是終極考驗。” 曼德拉葬禮超越宗教與地緣政治 “曼德拉1968年在羅本島監獄期間曾寫信說‘一位著名公眾人物的去世不止是帶來悲慟與哀悼,也給帶來更廣泛的意涵’。如果他的葬禮能成為一些宿敵之間平靜調解的場合,那么對曼德拉來說這將是一種再合適不過的悼念。”《印度電訊報》8日寫道,曼德拉的葬禮將是非洲史上最盛大的葬禮,它是后勤上的噩夢、外交上的挑戰,也是國家哀悼、國際團結的契機。英國《衛報》稱,如此之多的總統和總理匯聚一處,應該提供了“異乎尋常的外交機遇”。比如,曼德拉所鼓舞的和解精神可為奧巴馬和伊朗領導人魯哈尼的第一次會面提供舞臺。 談及曼德拉遺產時,美國《邁阿密論壇報》8日強調“寬恕”。 美國《田納西人報》稱,曼德拉的寬恕改變了世界。德國《明鏡》周刊8日稱,曼德拉告訴世人的一點就是:即使仇恨也是可以克服的。縱觀現在的世界政治,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能做到這一點嗎?還有非洲大陸的仇恨殺戮,還有歐洲的右翼民粹主義。“這位穿著襯衫、帶著友好與微笑的老者,在提醒著世界”。 《馬耳他時報》8日寫道,曼德拉是一位和平、和解、擁有寬恕之心的人士。不出所料,曼德拉的葬禮將吸引全世界領導人史無前例的聚集南非,政治家、宗教人士、皇室、商界人士、體育明星、藝術家,所有人都想向曼德拉的遺產致敬。這是正確的,毫無疑問,曼德拉是非洲迄今最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世界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曼德拉的遺產可望繼續對整個人類產生深遠影響,在當今的世界,血腥革命盛行,曼德拉表明,和解與寬恕將戰勝仇恨與暴力。 據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刊7日報道,為了紀念曼德拉,“公正俄羅斯”黨國家杜馬議員建議將“沃伊科夫斯基”地鐵站和與這一地鐵站同名的一條大街以曼德拉的名字命名。英國《衛報》報道稱,從華盛頓、北京到哈瓦那、新德里、耶路撒冷的各國總統和總理都稱從曼德拉哪里汲取了靈感,曼德拉為衡量其他政治家設立了一個基準。 南非國民議會議長西蘇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馬迪巴”是他的叔叔,他童年的記憶中有很多關于與馬迪巴一起的快樂回憶。“馬迪巴”不僅對于他們家族很特殊,對南非和全世界來說都很特殊。他不僅是南非民主和自由的斗士,還是一名在國與國之間積極打造橋梁的國際主義者。“馬迪巴”代表著希望、自由、公正、平等,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愛他的原因。 還會出現“另一個曼德拉”嗎? “曼德拉將繼續作為一個備受尊敬的偶像。”巴基斯坦《觀察家報》8日寫道,曼德拉為了他的國家付出了歷史上無人可比的犧牲,美國曾宣布曼德拉是一名恐怖分子但很快意識到自己的愚蠢將他的名字從名單上刪掉。曼德拉完成領導南非實現民主的最高任務,寬恕了他的迫害者,在政治才能、領導才能和寬容精神上是一個超級榜樣。 “世界還會出現另一個像曼德拉一樣的偶像領導人嗎?”美國《太陽哨兵報》稱,永遠不會再有一個曼德拉。印尼《雅加達郵報》8日的文章認為,曼德拉之后,英雄難尋,因為現在是一個社交媒體無處不在的時代,任何人的過失都會迅速被擺放在公眾面前。 美聯社稱,曼德拉或許是最后一位具備了成為超級偶像各種因素的人物,包括環境、他的非凡成功以及一個英雄的缺點經常不被揭露的時代。美國自由之家的執行副主席丹尼爾說,曼德拉生活在一個非凡個人品質能幫助改變一個國家并在全世界激起漣漪的歷史時期。很難相像一個人既是偶像型的異見人士,同時又在建立一種新制度中成為核心。丹佛大學人類學學者科魯茲說,在互聯網時代之前的南非,曼德拉的形象出于政治目的被精心打造,然后被互聯網媒體、音樂家和好萊塢連年美化。科魯茲說,沒有任何其他人獲得像曼德拉這樣的歷史地位和偶像形象。另一名美國學者萊文認為,曼德拉身處冷戰時代,當時是“好VS壞,我們VS他們,黑VS白,而現在,很難進行如此區分”,如今,盡管世界仍有善惡沖突,對錯的邊界不再那么清晰。 對后曼德拉時代的南非,德國電視二臺8日稱,曼德拉被視為現代南非之父,他的奮斗結束了種族隔離。他是今日南非的基礎,到處可見“馬迪巴”影子。隨著民族英雄的去世,這個國家不知能否繼續向前。南非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統一的元素,這個國家僅官方語言就有11種。報道說,2014年南非大選,面臨嚴重危機。南非大學學者塞拉迪爾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曼德拉之后的南非的確面臨貧富差距拉大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問題,將來或許還會出現更多變化,不過,這同樣需要用曼德拉的方式來解決,那就是協商。一家公司的白人董事坦博說,曼德拉去世了,但不用擔心會出現新的種族沖突,今天,各族人民都來到這里哀悼曼德拉,這正是他的最大遺產。【記者 苑基榮 蕭達 青木 李珍 崔杰通 柳直 汪析】 |
相關閱讀:
- [ 12-09]曼德拉逝后商標權使用或生爭執 各方均欲分杯羹
- [ 12-09]有一種精神叫曼德拉
- [ 12-09]外媒:“全球偶像”曼德拉影響深遠
- [ 12-09]世紀慧星哭泣,偉人曼德拉隕落
- [ 12-09]媒體:曼德拉逝前半年一語未發 自主呼吸中離開
- [ 12-08]李源潮將出席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葬禮
- [ 12-08]曼德拉葬禮地征機場供元首專用 吁百姓開門納客
- [ 12-08]快訊: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出席本月10日舉行的曼德拉追悼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