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有關人心的賭博 劉美松將這次旅程看成是一場關于人心的賭博。他因此還設定了一個三不原則:不乞討、不打工、不多要一分錢。“不乞討、不打工,是為了保持一定的尊嚴,”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第三條,則是為了保持這個實驗的可持續性,因為我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去挑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p> 因此,有時借錢的人會好意地多給他一點,他也拒絕了。為了保持活動的純粹性,他拒絕了企業的冠名贊助,以及大部分媒體的采訪。100天內,他一共經過163個收費站,挑戰了156個加油站,53個酒店,成功率:大約在30%。 挑戰的過程,有時會因為拒絕得過于直接變得非常有趣。 在齊齊哈爾時,為了尋找一家愿意給他打欠條住宿的酒店,劉美松從下午六點一直跑到晚上九點多,找不到一家允許他欠款住宿的酒店。 對話也幾乎一樣:不行,這個得找經理。 那么請問經理在嗎?他問。 酒店員工回答:不在。 那么可以麻煩你告訴我他的電話嗎?劉美松堅持。 酒店方:不知道。 劉美松一邊回憶,一邊大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能從他們眼神能看出來,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謊話,實在太有趣了?!?/p> 只有一家酒店前臺拒絕他時,誠懇地告訴他:對不起,這幾天正是拼業績的時候,實在不能提供支持。“當業績和人性PK時,占上風的必然是業績?!眲⒚浪烧f。 創造溝通紀錄的是山海關,從晚上8點到11點半,三個半小時里,無論是國營酒店,還是私人小店,總共11家店全都拒絕了他。劉美松最終把車子停在一家四星級酒店的停車場里,第一次打開了他的睡袋,準備就在車里過夜了。看著四星級酒店的華麗背景,他說自己有種“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涼。不過他向來樂觀,轉而安慰自己,“我算不得凍死骨,我有的是賤骨頭和硬骨頭。” 可剛睡下不久,就有保安來敲車窗,告訴他:領導同意了,邀請他回酒店住。終于成功了,但劉美松說,他沒感到一絲驚喜,“大概是這種反復考量后的信任,讓人覺得已經不單純了吧?!?/p> 劉美松說,針對他的“人心賭博”,大多數人其實也是以“賭博”的心態來回應他。比如,在重慶一家加油站,他本來需要補充價值280元的汽油,游說半日,加油站最后同意給他加100元錢的油?!八麄兪窃谛排c不信之間找一個平衡。相信我,存在風險;不相信,可能又覺得我有一定的可信度。于是,權衡之下,選擇支持一部分。” 陜西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了這種想法,“既然他要挑戰,我也想賭一把看看,他究竟是不是真能做到誠信?!彼f,他給劉美松打了110元欠條后,特意把自己銀行卡的余額清空,專等匯款信息。 果然,三天后,他收到了匯款通知短信?!笆盏竭€款,感覺很欣慰,”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賭博嘛,其實已經做好輸的準備。但他做到了誠信,讓我覺得沒白信他一次。” “以金錢開始,但結果與金錢無關” 劉美松做過統計,總共577個小時的行駛時間,有153.7個小時用來溝通,平均每天用于溝通取得信任的時間成本是:一個半小時。 頻繁被拒絕,劉美松一度灰心喪氣,甚至對溝通產生了畏懼,每當需要打欠條時,他會不由自主地心慌,手心冒汗。 也有挑戰他本來認知的事情發生。誰也不會想到,在全部挑戰過程中,最順利的地方,竟然是西北小城敦煌,從酒店入住到加油,從洗車到車輛檢測,以及路橋費,甚至景區門票,都是一次搞定。劉美松稱之為“無障礙敦煌”;一向被認為比較小氣的上海、浙江地區,溝通也很容易;而以豪爽仗義為標簽的東北、西北等地,卻不那么容易;最難溝通的城市則是南京和山海關。 不過,劉美松也表示,這樣的劃分也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半y溝通可能還有我自己的原因,可能是那天我自己心情不好,就會不順?!?/p> 懷疑、焦慮之余,也有被陌生人接受的感動,被信任的驚喜,以及許多不曾料到的故事。 翻越唐古拉山時,一個私營加油站的姑娘仔細聽了他的計劃后,面帶猶豫地為劉美松加了87元的汽油。劉美松最初以為這個姑娘是不太相信他,又不好意思拒絕,后來才發現,她的猶豫只是因為她身上沒帶錢。簽下欠條后,一個小伙子給她送來了錢,劉美松看到,都是十塊、二十塊的零錢,還夾雜著很多一塊的零票。 在東北拉哈收費站,劉美松認識了站長霍良波。這個小眼睛、方頭方臉的東北漢子,聽了劉美松的想法后,二話沒說就放他通行了?;爻虝r,劉美松第二次經過這里,霍良波邀他一起坐坐,閑聊中得知,霍良波和大慶高速口一位幫他交過路費的警察,竟然是親弟兄。哥倆分別從劉美松的博客中看到對方的照片,才發現,他們竟然幫了同一個人。 在川藏公路上,劉美松遇到一對車子拋錨的準新人,他熱情地搭載了二人。這對新人后來在重慶舉辦婚禮時,特地邀請劉美松去做了證婚人。 一個人的旅程是寂寞的。劉美松不聽音樂,不聽廣播,常常手握方向盤,專心聽輪胎與柏油路的摩擦。他說,這種寂寞也有力量,使他從最初的有所期待、畏懼,漸漸變得安靜、平和,任何一種遭遇,他都能坦然接受?!斑@一段經歷中的為難者、幫助者,都印證了社會的真實?!?/p> 如今,這一切已過去了三年。最近,他將這次旅行實驗的歷程出版成書,名字就叫《欠條》。“也許我所做的努力,并不能改變什么。”劉美松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欠條欠的是金錢,但其實更多是人情、信任和友誼。有些事情,以金錢開始,但結果卻與金錢無關?!?/p> 不過,劉美松說,他沒有勇氣再嘗試一次了。 (記者/楊迪) |
相關閱讀:
- [ 11-20]畢業5年精打細算:女白領從身無分文到備戰二套房
- [ 11-04]丟行李身無分文 小伙從廈門走回湖南高速路上睡覺
- [ 11-04]丟行李身無分文 小伙從廈門走回湖南高速路上睡覺
- [ 10-28]山東女子南安求職失敗 身無分文報警求路費
- [ 09-16]小伙和女友吵架后拿起刀自殘 身無分文無錢醫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