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22張欠條的誠信實驗 一人一車,身無分文,100天游遍中國。劉美松通過這一場瘋狂的實驗,尋找中國社會中的誠信,也見證了社會的真實 這是劉美松做過的最瘋狂的事:一個人,不帶一分錢,開車上路,用100天時間周游全國。要用錢怎么辦?打欠條。 “相信我,過幾天就還”;“這是我的身份證,真的,到家就把錢打到你的賬上。”一路上,他向每一個陌生人承諾,期望用誠信打通前方的路。這是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是一場近乎瘋狂的行為藝術。 他最終成功了。 100天里,他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天涯海角,東抵山海關,西經嘉峪關,足跡遍布31個省市自治區的省會城市,總行程28510公里,共打下欠條222張,金額近48272萬元。他說:“我愿意用我所謂的冒險之旅,來證明我們的社會誠信仍在。” “你做的事我支持, 但我還是很難相信你” “您好,打擾您,我是劉美松,深圳來的,正在做一項個人活動,叫一人一車,身無分文,100天游遍中國。我想通過不帶一分錢走遍中國的形式呼喚關注誠信,尊重誠信。今天到了您這里,您看能不能給我加些油。當然這油不是白加,我會給你打一張欠條,上面有我的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博客等等,三天后,我就把錢打到您的賬上。不知道您是否能夠支持我?” “恕我無能為力,我們這里不允許打欠條。” “這個欠條不是要打給公司,您看您個人和員工愿意支持我的活動?” “還是恕我愛莫能助。” “既然您不能支持我,也無所謂了,我想問一下為什么?” “你做的事情我表示支持,但我還是很難相信你。” 劉美松今年45歲,臉微圓,三七分的頭發濃密而梳理整齊,皮膚白凈,笑起來很和善。在深圳,他是個詩人,也是一個印刷商人。 決定做這個誠信實驗完全出于偶然。一次,他一身短衣短褲的休閑打扮從家里去印刷廠,上了高速公路才發現自己分文未帶。經過收費站時,他講明了情況,并承諾回程的時候把錢補上,沒想到,對方很開通地放行了。 這次“突發事件”給了劉美松靈感,“我忽然想到,當下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懷疑、互不信任。有了這次成功,是不是可以試試不帶一分錢走完全國呢?”回憶起當時的想法,劉美松仍然一臉興奮。 他向《中國新聞周刊》承認,最初的想法也有一種個人英雄主義:“如果真的一百天不帶一分錢遍游中國,多牛!”不過,他很快就意識到,這個實驗需要的不只是勇氣,而是如何能讓陌生人相信——“全社會的觀念都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而我還要向陌生人借錢。” 為了表示誠意,他特意設計了自己的欠條:一張明信片大小的卡片上,他把自己的名字、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祖籍、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都印在右側,“我把自己透明地呈現在對方面前,總可以為信任增加一點籌碼。” 為了不讓借錢給他的人等太久,劉美松的計劃是,每天將借錢給他的人的信息發給在深圳的妻子,由妻子在三天后代他償還。 幾件衣服,一車方便面,幾百張特制欠條,劉美松就這樣出發了。 “我們就是不誠信的社會, 你就得認這個事實” 佛開高速的共和收費站,是劉美松遇到的第一個收費站。見到距離兩公里的標牌時,他就開始準備錄音工具,自言自語地為自己打氣,并反復練習開場白。 要求打欠條過收費站,既是劉美松的第一次,也是收費站遇到的第一次。“他們對我的做法產生了足夠的興趣,但他們也很為難。”劉美松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崗工作人員找來值班班長,班長又給上級領導打電話,最后都是“不能支持”。 溝通過程中,一直有個穿治安工作服的小伙子站在旁邊圍觀。大概是因為聽劉美松說自己是陜西生人,或者僅僅是看劉美松比較面善,這個小伙子最終出來了打了圓場:“我替你交過路費吧。”他幫劉美松找來了115元錢,并簽下了編號001的欠條。劉美松看了下時間:溝通過程耗時46分鐘。 這項實驗不同于其他,過往的成功往往毫無意義,每次“打欠條”都是個全新的開始。 從內蒙古去往山西的路上,一個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就和劉美松“較上了勁”,不單扣了他的身份證和駕駛證,還狠狠地“教育”了他:你這活動有意義嗎?不過就是給馬路增添廢氣。社會問題多了去了,你能解決得了?我們就是生活在這種不信任的環境中,這是事實,你就得承認這個事實。我作為國家工作人員,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與我無關,沒有錢,什么都別談,不可能放過你。 劉美松臉上掛不住,轉頭出門。但天色將晚,行程總還要走下去,無奈,他又去找收費站的其他工作人員。幾乎每個人都不愿承擔后果,拒絕、“教育”之后,再把他推給另外一個人。大概是實在拿劉美松沒有辦法,終于,第四個工作人員翻來覆去看了十幾遍欠條,又要他求留下了QQ號、博客地址,終于放行。 即便如此過程,也算是順利的。有的地方,幾乎連話都不聽他說,就直接把他趕了出來;有的人反復聽了他的計劃,還是半是狐疑半是嘲笑地告訴他,“我不信”;還有的人直接沖他擺手,說多一事不如少事。一位加油站站長直接告訴他:“不是我不愿意相信你,是我上的當太多了。” 這也是劉美松沿途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因為太多人根本不拿誠信當作一回事,透支了太多好心人的信任,所以導致這種不論真假,一律以假的心態來對待的現狀。” |
相關閱讀:
- [ 11-20]畢業5年精打細算:女白領從身無分文到備戰二套房
- [ 11-04]丟行李身無分文 小伙從廈門走回湖南高速路上睡覺
- [ 11-04]丟行李身無分文 小伙從廈門走回湖南高速路上睡覺
- [ 10-28]山東女子南安求職失敗 身無分文報警求路費
- [ 09-16]小伙和女友吵架后拿起刀自殘 身無分文無錢醫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