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借“一箭多星”較量導彈突破反導系統能力
2013-11-25 13:24? 柳玉鵬?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俄羅斯《觀點報》24日報道稱,俄羅斯22日用“轟鳴”號運載火箭從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將3顆歐洲地磁探測衛星SWARM成功送入軌道。發射次日,北美防空司令部卻宣稱,由于“微風-KM”助推器的問題,俄羅斯未能將歐洲衛星送到預定軌道,這些衛星面臨成為太空垃圾的危險。對于這一說法,俄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生產中心代表表示,助推器在空中運行正常,所有衛星都被送到了預定軌道,并已轉交給用戶控制。歐洲航天局駐莫斯科代表處負責人彼特表示,歐洲航天局對3顆衛星送入軌道的質量十分滿意。目前已與衛星保持密切的聯系,衛星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這已經不是俄美近期首次圍繞航天發射較勁了。據俄新網23日報道,就在此次發射前一天,俄羅斯用一枚“第聶伯”運載火箭在俄奧倫堡州的亞斯內發射基地成功將32顆多國各種用途的衛星送入軌道,從而超過了美國19日剛剛創造的“一箭29星”的世界紀錄,讓美國的這一紀錄僅保持了2天。美國一家公司19日晚利用一枚火箭創紀錄地同時把29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其中包括由高中生制作的第一顆微型衛星及一顆手機衛星。 俄軍事專家指出,目前,世界上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只有美國、俄羅斯、歐盟、中國和印度。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技術是比較復雜的,不容易掌握。因此,掌握“一箭多星”技術既標志著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也標志著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而掌握這一發射技術也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它可以為發展分導導彈技術打下基礎。但導彈分導技術遠比發射多星要復雜得多,因為分導彈頭要攻擊不同的地面目標,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關系到導彈的實際命中精度。目前美國正在大力發展導彈防御系統,因此多彈頭分導技術是突破反導系統的最好辦法,它能有效躲過對導彈的攔截。有資料顯示,當分導彈頭數達到5-15個時,導彈突破反導系統的幾率接近100%,即完全攔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此次俄美分別發射“一箭多星”是向外界表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不排除暗中較勁的可能性。 多次執行一箭多星任務的俄“第聶伯”運載火箭也非常值得關注,它是由RS-20洲際彈道導彈改造的。采取地下井冷發射方式,利用原有的導彈發射井,因此幾乎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柳玉鵬) |
相關閱讀:
- [ 03-21]俄美將探討美國放棄反導系統第四階段的決定
- [ 03-19]俄要求美作出反導系統不針對俄方“司法保證”
- [ 01-28]俄總理梅德韋杰夫:俄美反導問題立場暫未接近
- [ 08-13]分析詳解俄美關系齟齬原因 雙方仍需互相援助
- [ 06-25]俄羅斯外交專家談俄美關系 稱反導問題是大障礙
- [ 05-03]俄政府高官稱俄美能就反導系統問題達成協議
- [ 09-03]俄外長稱俄美尚未就反導問題達成一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