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非民用天然氣每立方米2.26元,今年調整為每立方米3.6元,而實際供暖成本達每立方米9.2元。“煤改氣”減少了污染,但供暖成本卻大大增加。記者了解到,有的居民在5個月的供暖季中只能取暖4個月,有的社區面對千萬元缺口一籌莫展。如何在環保和百姓溫暖過冬上實現平衡? 近年來,城市霧霾這一“頑疾”一直困擾著人們的生活。今年我國平均霧霾日數更是為1961年以來最多。隨著北方供暖季的到來,京津冀、青海、甘肅、新疆等10多個省區市紛紛實施“煤改氣”工程,應對供暖與治污的雙重考驗。 專家對煤炭和天然氣在相同能耗下排放污染物量對比分析發現,兩者排放灰粉的比例為148∶1,排放二氧化硫比為700∶1,排放氮氧化合物比為29∶1。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和高效能源,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隨著供暖季來臨,山西太原市殷家堡村居委會副主任張計小卻一籌莫展。全村燃氣取暖費有上千萬元的缺口,村集體不得不先墊上60萬元,給村民供上暖。 張計小說,自從2012年村里實行“煤改氣”供熱后,罩在村頂的“煙蓋子”不見了,但隨著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百姓直呼“過不起冬”。 擔憂的并不止他一村。記者走訪太原市大馬、小馬、北張等“煤改氣”社區后發現,幾乎每個村莊的今冬供熱欠賬都達到千萬元以上。 太原市城鄉管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幾年為了抓環保,各種項目一哄而上,其中包括對太原市城中村實施“煤改氣”工程,結果有的村子剛安裝上燃氣鍋爐,第二年又對其進行整體改造,幾千萬元的設備費用就打水漂了。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副所長王云珠建議,一方面,供熱企業要擺脫用氣供暖的虧損,還需要更多財政支持。只有政策配套補貼到位了,才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繼續深化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長期實行低價格政策,易造成資源消費過度擴展和浪費。 “使用清潔能源關乎環境質量改善,但各地‘煤改氣’應該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安排進度。”王云珠說。(王學濤王井懷) |
相關閱讀:
- [ 11-05]今冬缺氣或超百億 發改委緊急發文:煤改氣不能一哄而上
- [ 11-04]京供暖煤改氣煙囪縮個兒60米 明年將試點太陽能供暖
- [ 09-05]“煤改氣”等政策或導致陶瓷業新一輪洗牌
- [ 08-05]多地政府限期陶企完成“煤改氣”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 [ 02-18]清遠:“煤改氣”陶瓷新政倒逼陶企轉型升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