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號稱能帶動當地發展的“溫泉旅游”項目,2007年,廣東省的英德市曾編造虛假材料騙取批文,被國土部通報查處。豈料,近日,村民反映,當地橫石塘鎮再次編造不實材料,把村民“只租不征”的集體土地變為國有,并拍賣給該項目開發商。橫石塘鎮國土所所長潘岐贊認為,“沒有先征地,怎么可能去批地”? 農地“變臉”成“國有” 事發突然。去年年底,橫石塘鎮新群村委張貼出一張土地確權公示,顯示藍屋等幾個村民小組有集體土地被確權為國有土地,讓村民大吃一驚。因為這幾個村只簽訂了土地出租協議,怎么會“變出”國有土地? 位于粵北山區的新群村一帶風景秀麗,奇山異石林立,素有“小桂林”之稱。這里發現地礦溫泉后,當地政府為引進一個號稱要打造“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溫泉旅游度假勝地”—“仙湖溫泉”項目,開始大面積“征租”農民的土地。 藍屋村大部分村民只同意租地。面對租地變征地,村民開始討要說法。2013年6月底,藍屋村拿到一份英德市國土部門的復函。該函確認藍屋村已有306.22畝報批為國有土地;同時確認了藍屋村集體土地“只租不征”的事實,但該復函回避了土地“變臉”是否合法。 與藍屋村同樣遭遇的還有相鄰的鐘屋、荷樹下村。村民很氣憤,認為這是典型的“搶地”行為。 編造虛假材料“騙征” 國家明令禁止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征土地。2007年,國土部通報查處了英德市“編造21份虛假材料騙取國土批文1226.337畝”的違法事實。廣東省隨后對7名當事責任人作出了撤職和黨內嚴重警告等處分。 此舉不可謂不嚴厲,但當地有些職能部門并未從中汲取教訓。英德市國土局提供的材料顯示,在國土部查處后,當地隨后三年內分批次申報城鎮建設用地共獲批了2054畝,并拍賣給了“仙湖溫泉”項目開發商,這其中就包括了藍屋、鐘屋和荷村下三個自然村的集體土地約400畝。 而其上報藍屋村的征地協議,卻是那份2005年2月2日簽訂的“作廢協議”;鐘屋、荷樹下兩村上報征地協議則蓋的是新群村委會的章。但鐘屋村民小組長李澤云、荷樹下村民小組長李世明說,我們從未簽訂也未聽說這樣一份征地協議。 這意味著,就在國土部通令查處不久,橫石塘鎮依舊編造“虛假無效的材料”作為申報國土批文的依據,并一路綠燈地“騙征”了農民的土地。 橫石塘鎮黨委書記肖啟純說,地方迎來一個大項目不容易。我們也想好好與村民把征地談下來,但現在的征地補償價格不穩定。村民的期望也一直在變,有時也只能邊做邊談,否則項目發展難以保障。 失地村民生活令人憂 “仙湖溫泉”項目如今正在加快推進建設。藍屋村村民擔心土地還能不能拿回來,更害怕又出現集體土地被不明不白地搶去的情況。與藍屋村村民一樣憂心忡忡的,還有鐘屋、荷樹下等當地20多個村上千名村民。 “我們有近2000畝沒有出租的林地被圈占了,如今想去自家的地也去不了。”藍屋村民小組長藍定旺說。 與此相對應,失地村民的生活狀況令人擔憂。藍屋、鐘屋和荷樹下等村是整村搬遷,村民散落四方。在鐘屋村一處安置點,記者看到不少村民的安置房滲漏嚴重。這些村民的穩定生活費,是當初出租協議上規定的“每人每月150元”,大部分村民生活保障十分困難。“土地對我們很重要,希望不要把它搶走。”村民說。據新華社 |
相關閱讀:
- [ 11-06]日本團體稱強征勞工問題已解決 遭韓國各界痛批
- [ 11-05]大馬政府強征5座華人義山土地 華社發起捍衛運動
- [ 11-01]韓國女勞工曾被日本強征 勝訴將獲賠上億韓元
- [ 08-19]河南新鄉強征數千畝耕地蓋別墅 有村民憤而自殺
- [ 08-17]網曝開封通許強征農民土地引發沖突 官方稱已停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