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氣候大會面臨艱難談判 輿論稱或無重大突破
2013-11-13 07:04? 繆曉娟 韓梅 高帆?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國家體育館開幕。本次大會的官方口號是“我在乎”。分析人士指出,面對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性,光“在乎”還遠遠不夠。 國際輿論認為,華沙大會或無重大突破,但是這場“過渡性”大會有助于促使明年利馬大會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后年巴黎大會才有望簽署新協議。本次大會成功與否,取決于發達國家能否加大減排力度并切實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承諾。 時隔5年,煤炭大國波蘭再次舉辦聯合國氣候大會。作為歐洲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之一,波蘭電力行業對煤炭依賴度高達90%,相較于許多歐洲國家來說,似乎一直缺乏低碳減排的決心和行動。 近年來波蘭開始逐步推進能源多樣化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不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波蘭將繼續保持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些國際環保組織因此懷疑波蘭主辦此次氣候大會的誠意。 雪上加霜的是,氣候大會期間,波蘭政府還計劃舉辦一場高級別的煤炭行業大會,主要議題是探討煤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在外界看來,這顯然與氣候大會格格不入,甚至有人指責波蘭政府“別有居心”,畢竟每逢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煤炭和石油等行業便會盡可能保持低調。 本次大會召開前夕,菲律賓中部遭受超強臺風“海燕”襲擊,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不可否認的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極端天氣災害已經到了十分緊迫的地步。 本次大會的官方口號是“我在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全人類對氣候問題的迫切關注。然而,要想真正緩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就需要各國在拿出“在乎”態度的同時,展現出彌合分歧、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擔當。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核心原則———“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發達國家應當對工業革命以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承擔主要責任,許多國際組織也呼吁發達國家制定并落實更明確的減排目標。 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歐美發達國家的政治家們對經濟問題的關注遠遠超過環境氣候問題。美國早已退出《京都議定書》,華沙大會上的初步表態也是無意加大減排力度;由于受到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歐盟減排熱情與成效已不及當年。 許多國家代表團和國際組織都提出,希望本次大會以落實決議為主要目標,特別是落實有關資金、技術、減緩、適應、透明度等決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強調,本次大會應當集中討論氣候基金問題和發展中國家遭受損失損害的補償機制問題,但兩者都將是極為艱難的談判。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在大會上代表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礎四國”發言時說,發達國家應該首先主動承擔起歷史排放責任,盡快落實對發展中國家作出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承諾。 根據之前的決議,發達國家應在2010年至2012年出資300億美元作為綠色氣候基金的快速啟動資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間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但目前許多資金尚未真正到位。 蘇偉說,發達國家的資金問題將是衡量本次大會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他同時承諾,今后一旦達成全球氣候新協議,中國必定參與其中。□記者 繆曉娟 韓梅 高帆 華沙報道 |
相關閱讀:
- [ 11-12]歐盟盼各國在華沙會議期間就減排作出具體承諾
- [ 11-12]華沙氣候大會召開 落實氣候變化資金成焦點
- [ 10-17]波蘭華沙中國城銀行搶劫案三名劫匪全部緝拿歸案
- [ 07-09]空難損失誰負法律責任? 賠償訴訟限2年內提出
- [ 07-09]空難損失誰負法律責任? 賠償訴訟限2年內提出
- [ 05-27]李克強訪波茨坦會議舊址 警告日勿破壞戰后秩序
- [ 05-27]李克強訪波茨坦會議舊址 警告日勿破壞戰后秩序
- [ 06-11]揭秘歐洲杯志愿者唯一中國人 南京美女留學華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