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述評
www.fjnet.cn?2013-11-09 08:47? 江國成 高敬?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十八大以來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述評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江國成 高敬)為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有關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要求,近一年來,我國不失時機地推進成品油、天然氣、電力、水資源等重點領域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既保障穩定供給,又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 以價格杠桿撬動市場供給 我國是國際市場石油、鐵礦石等大宗資源性產品的大買家,國內消費量的一半以上來自進口。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直接影響我國資源性產品的進口成本和國內價格。如何平衡好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保障供給,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 今年3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實施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說,以前油價調整周期過長,無法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調整步伐,一些經銷商往往在漲價前囤油惜售,坐等漲價套利;煉油企業在虧損時生產積極性不高,導致“油荒”。新機制使油價更靈敏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油價調整相對平緩,有效穩定了市場供應。 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逐步取代煤炭等高污染、高排放能源,有利于遏制大氣污染。但我國天然氣資源相對貧乏,剩余可采儲量不足世界總量的2%。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負責人稱,多年來,我國天然氣價格水平偏低,國內天然氣出廠價格比“西氣東輸”中亞進口天然氣到岸完稅價格每立方米低1.5元,既不利于擴大進口,也無法激勵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投資者勘探開發和投資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等。 今年6月底出臺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建立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并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適當調整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不變)。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王震說,這項重大改革對鼓勵天然氣生產和進口、引導天然氣合理使用將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促進節能減排。 推動結構調整助力綠色發展 價格是市場調節的靈敏信號,也是利益調節的重要杠桿。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注重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最近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差別電價政策。這是我國主動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減排和經濟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9]國際社會矚目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加快改革步伐 擴大合作機遇
- [ 11-09]三中全會召開前一周高層頻考察 都在關注啥?
- [ 11-09]多國媒體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 經濟改革成焦點
- [ 11-09]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道路的“歷史新起點”
- [ 11-09]世界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中國未來發展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