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詳解三中全會怎么開?農村城市改革交替提出
www.fjnet.cn?2013-11-09 08:07? 羅丹陽?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議程 十六屆三中全會 作政治局工作報告 從十六屆三中全會開始,中共中央總書記受政治局委托并作工作報告成為新亮點。 根據公報披露,十六屆三中全會議程主要為三項,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討論研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這也是三中全會公報首次披露總書記向會議作政治局工作報告,同時,會議對中央政治局在該屆一中全會以來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價。此后,這一做法得到延續。 政治學家葉篤初此前在接受《瞭望周刊》采訪時表示,這一做法雖然在黨章中沒有明確規定,但中央委員以口頭或是書面的形式向中央全會報告工作卻是有傳統和慣例的。他表示,報告工作有述職的性質,一方面回顧總結工作,另一方面又有前瞻指導工作的意義。而作工作報告,對于中央政治局履行職責、接受監督和審查以及獲得批準和授權方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葉篤初認為,這一方式可以使得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可以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也是強化監督、創新體制,把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落到實處的需要。 張希賢表示,在黨內會議上黨的領導人作報告,此前就有傳統和慣例。但后來由于各種原因,這一傳統被打斷了。從十二屆三中全會之后,由黨的領導人作工作報告的安排逐步走向正規化。 議題 農村城市改革交替提出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部分三中全會都聚焦在經濟改革的議題上,而政治討論涉及較少。經濟議題上,農村和城市基本各占一半。其中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五屆三中全會和十七屆三中全會都主要討論了農村的經濟問題,例如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農村人民公社、十五屆三中全會的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濟體制,以及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村改革的全面表述。 十二屆三中全會表明了改革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之后,連續三屆三中全會都以城市經濟為主議題,直至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方向。此后,十六屆三中全會再次提出了國企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以及現代化產權制度的改革方向。 張希賢認為,發展是第一要務,在黨代會結束后的一年時間內,需要確定黨和國家的經濟發展方略,因此三中全會要先討論經濟議題。 而針對政治議題的討論,除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外,并不多見。十五屆三中全會中對于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洪澇災害的討論,涉及了非經濟類的話題。 三中全會偶爾會對黨內的人事變動作出安排,其中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增選了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也有所增加。此外還確立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制度安排,并選舉了中紀委的書記、常務委員和委員。當時的中紀委是以陳云為領導的100人團隊。此外,十五屆和十七屆三中全會都有遞補中央委員的決定,另外十五屆三中全會還有遞補中央軍委委員的決定。十七屆三中全會還撤銷了于幼軍的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這一決定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于于幼軍同志問題的審查報告》的通過作為背景。本版文/本報記者 羅丹陽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9]三中全會將釋哪些改革紅利 專家回應民眾十大關切
- [ 11-09]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政治局將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
- [ 11-09]人民日報評三中全會:中國道路“歷史新起點”
- [ 11-09]十八屆三中全會今開幕 全球關注中國改革再出發
- [ 11-08]中國民眾“三中全會”期待:住有所居、公平正義
- [ 11-08]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 外媒關注中國改革決心
- [ 11-08]外媒:中共三中全會將“接招”諸多挑戰
- [ 11-08]三中全會,歷史抉擇樹航標(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