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風沙源治理“商都模式”作用漸顯
www.fjnet.cn?2013-11-03 17:01? 李愛平?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烏蘭察布11月3日電 (記者 李愛平)一場秋雨過后。位于內蒙古商都縣城約5公里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基地的油松在雨水的“澆灌”下再現郁郁蔥蔥,就連此前略顯枯黃的樟子松、檸條等植物亦煥發出新面貌。 總面積為5.5萬畝的這片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內蒙古商都縣生態領域的“明星”。2008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在視察該地區時發表重要講話認為,內蒙古是中國北疆國防、生態兩大屏障,因此建設好該地區的生態顯得尤為重要。 記者3日在采訪中了解到,北京軍區與內蒙古官方決定用五年時間在該縣建設綠化基地,并選址于城南七臺鎮謝家坊村,沿呼和浩特至滿洲里通道向東南延伸。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4公里,建設規模5.5萬畝。這被業界定位為“商都模式”。 內蒙古商都縣委宣傳部負責人郭東羽受訪時說,從2008年至今,來自北京軍區約7000余名官兵與當地干部職工義務挖坑整地,而地方政府則公開進行招標栽植管理,他認為這是京津風沙源治理“商都模式”的最核心部分。 內蒙古商都縣林業局一名宮姓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至今商都縣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基地現場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在種植上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喬灌結合,栽植的主要樹種有云杉、油松、樟子松、楊樹、柳樹、山桃、山杏、枸杞等。 內蒙古商都縣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五年來廣大軍民共同植樹,截至目前已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綠化面積5.5萬畝,栽植各類苗木240萬株,平均成活率達到90%以上。 當地人說,這五年森林植被明顯好轉,周邊村莊風蝕沙化減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京津風沙入侵也有所緩解。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發改委一名曹姓人士認為,這一基地已真正成為中國北疆的一道重要生態屏障,對于維護京津生態安全的作用逐漸顯現。(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10-07]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包含七大任務
- [ 09-20]國務院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規劃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