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日俄“2+2”會談在即 日媒害起單相思
www.fjnet.cn?2013-11-01 16:41? 王昱?來源:齊魯晚報 我來說兩句
日俄兩國“2+2”會談將于11月2日舉行,日本媒體對日俄關系的討論也進入一輪新高潮。日本產經新聞10月31日在其網站上播發了一組稿件,大談日本應與俄羅斯共同牽制中國。 幻想“聯俄抑華” 這篇題為《日俄在牽制中國海洋發展上利益一致》的文章稱,10月30日,俄羅斯海軍最終將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新一輪“聯合演練”的海域定位于鄂霍次克海。文章分析說,在日俄“2+2”會談即將進行的當下,選擇在這一海域進行演習,恐怕是在尋求與日本在海洋安保方面擴大合作。 產經新聞稱,自7月14日中國首次派出5艘軍艦經宗谷海峽進入鄂霍次克海以來,中國核潛艇在該海域的頻繁活動日益引起俄羅斯的注意。另外,中國最近在北極海域也動作頻頻。這些行為都引起了俄羅斯的警惕。產經新聞認為,這段時間來,在日俄“2+2”會談的推動下,日俄聯合演習范圍正在向鄂霍次克海和北冰洋擴展,這其中恐怕含有日俄聯手加強海域警戒,對抗中國的意圖。 “聯俄抑中”在日本新聞紙上不是新鮮話題。早在今年4月,安倍訪問俄羅斯,并進行日俄間首次2+2會談時,日本最大的幾家全國性報紙《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和《產經新聞》,就不約而同在社論中毫不修飾地指出,日本此輪與俄羅斯接近的根本目的只有兩個,一個與俄方協商懸而未決的“北方四島問題”,另一個就是希望借與俄羅斯加強經濟和安全合作的機會來制約中國的“擴張活動”。然而,安倍訪俄的最終結果卻讓日本媒體大失所望。除了留下一段“普京在新聞發布會上怒斥日本記者”的“傳奇”之外,無論是“北方四島”,還是“聯合抑華”,最終都被證明是日方“剃頭挑子一頭熱”。當然,上一次預判的失敗,并不妨礙日媒在“2+2”會談臨近前夕再次“炒冷飯”。 吹噓安倍“人緣好” 今年4月份安倍訪俄時,也許是為了掩飾一無所獲的尷尬,曾向俄羅斯媒體表示訪俄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與普京總統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或許受首相這一表態的啟發,在對此輪日俄“2+2”會談的展望中,日本媒體也開始拿兩人“良好的個人關系”做起了文章。產經新聞發表了一篇題為《安倍首相的親密度,普京比奧巴馬更高》的文章,細數安倍與普京不到半年內的四次會面,借專家之口表示“不喜歡抱怨的普京總統和有話直說的安倍首相其實很對脾氣”。 不過,與觀點之“豐滿”相比,支撐這一觀點的論據顯得很“骨感”。文章中除了提到在日本申奧成功時普京曾公事公辦地打過一通祝賀電話外,再難找出能證明普京與安倍“對脾氣”的佐證。以至于寫到最后,作者也不得不承認“日俄關系的良好,是在日中、日韓關系的惡化中被凸顯出來的”。并顧左右而言他地強調了一番日俄在經濟和政治上走近的益處。 跟日本搞好關系既然“大大地好”,搞砸了關系當然“大大地壞”。或許是本著這一思路,產經新聞10月31日推出了名為《無視日本的“樸槿惠外交”,自覺到被國際孤立了嗎?》的報道,稱韓國在樸槿惠上臺后“遍訪世界,卻唯獨避開日本”的外交政策,已經引起了韓國國內“知日派和主要媒體的反感與不安”,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等韓國主要媒體紛紛發表文章呼吁政府“盡快與日本恢復正常的外交關系”。產經新聞分析稱,韓國國內輿論的這一轉向,是與美國近日頻繁力挺日本“集體自衛權”的表態分不開的,同時也和韓國的觀點沒有在國際社會上獲得預想中的支持有關——只是,雖然分析得頭頭是道,文章還是不得不承認韓國的態度并沒有軟下來。韓國外相尹炳世在29日的“日韓言論研究會”上再次反復強調“問題的本質是日本的歷史認識”,似乎一點沒感受到日本的“好人緣”給韓國帶來的“壓力山大”。 (記者 王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1]日俄將舉行外長防長磋商 或有利于領土爭議談判
- [ 10-29]日俄將首次舉行外長防長級磋商 欲促進防衛交流
- [ 09-29]日本政府因與韓俄等爭議領土標識停用谷歌地圖
- [ 09-29]日俄學者提議以兩島加附屬條件解決爭議領土問題
- [ 09-13]日媒稱日方擬缺席中方提議重啟六方會談相關會議
- [ 09-10]中美商談重啟六方會談 美稱朝鮮無核化須獲進展
- [ 08-20]日俄正式啟動領土談判被稱“同床異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