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8地市搶建民用機場 民航瞄準貨郵運輸商機
www.fjnet.cn?2013-10-22 06:58? 高匯?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河南18地市搶建民用機場 盡管民航運營直接效益不佳,但政府更看重拉動效應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勇 ●高匯|河南報道 2011年至2020年,河南擬新(擴)建11個支線機場。對于這個以傳統農業、工業為主,擁有18個地級市的內陸省份而言,11個支線機場背后,是急功近利還是高瞻遠矚? 18個地市、11個機場 2011年1月,中原經濟區建設被正式納入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這給河南各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民航業便是其中之一。 2011年10月,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推進鄭州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建設,把鄭州機場建成重要的國內航線中轉換乘和貨運集散區域性中心。” 隨著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河南進出口總額在快速增長,旅游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民航與貿易、旅游等關聯產業相互促進,打造包括民航在內的國內綜合交通樞紐大動脈,河南迫在眉睫。 “民航是各地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最直接的抓手。”國家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王坤之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現代新型產業大多要求24小時全球熱點區域要飛到,沒有機場的地方,政府想引入高端信息產業不太可能,航空是河南走向世界的橋梁。 河南目前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下稱“鄭州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三個民用機場。來自河南省民用航空辦公室的資料顯示,包括3個現有機場在內,2011年至2020年,將完成洛陽、安陽豫東北、平頂山等新建、擴建7個民用機場;并規劃研究三門峽、濟源等4個支線機場,總量達11個。 “通過多個地市的支線機場與鄭州機場相互輸送客流及貨郵,支撐鄭州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地位。”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表示,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城市,對全省具有引領帶頭作用,這是一個大的謀略和布局。 現有機場的尷尬生存 “有高鐵了,以后坐飛機的乘客更少了。”去年12月,京廣高鐵全線貫通,“陸空之戰”正式在河南上演。 來自河南機場集團的數據,京廣高鐵開通后,鄭州至北京航班由原來每天11班減至4班,上座率由原來90%以上降至50%~60%;洛陽飛北京由每天3班降至1班左右。高鐵的開通對鄭州—北京、廣州、深圳等主力航線影響較大,長沙線停飛。 “高鐵對我們機場前半年影響較大。”9月15日剛出差回來的河南省機場集團市場推廣部部長康書霞一臉疲憊,為增加航班、航線吸引更多乘客,市場部每星期都有兩組成員到全國各地出差洽談業務。 鄭州機場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1月,鄭州機場經營增速為負15%左右。2月與1月持平,3月增速1%左右。 “坐飛機在兩個機場的路上費時間太大。”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副院長、洛陽北郊機場副總經理藺中岳表示,在低于1000公里的情況下,坐航班沒有優勢,飛機還經常晚點。 高鐵帶來的挑戰,只是河南民航運營的冰山一角。相對于鄭州機場的四處奔波,尋找客源,洛陽機場生存得更為艱辛。 9月16日,落日余暉下,基礎設施完全現代化的洛陽北郊機場冷冷清清,包括機場人員在內只有寥寥數十人。據記者了解,翌日中午,等待上機的乘客也不過百人。 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洛陽GDP總量高達3000億元,僅次于5000億的鄭州,位居河南第二。作為中原副中心城市,洛陽有9縣6區,總人口600多萬,城市人口160萬。 為提升機場業績,洛陽北郊也曾東奔西走,組織大量人員趕往全國各航空公司,以財政補貼、免稅等直接優惠政策,加航班、航線,提高上座率。 2012年,洛陽北郊機場開辟總航線17條,客運吞吐量72萬人次,比2011年的35.5萬人次增長103%,全國排名從第85位升至第65位。即便這樣,仍難脫尷尬。“由于每班航線乘客只有30~50人的上座率,遠不能滿足一架飛機的運行成本,有些航線飛了又停,處境非常尷尬。”藺中岳很糾結,“難以維系成本使很多航空公司不愿在此駐地起飛,就形成了8至9折的高價機票。每天航班數量在5~11班之間徘徊,臨時取消航班更是常態。” 對于乘客而言,趕往100公里以外的鄭州機場,2至3折的機票是更實惠的選擇。 當然,機場運營艱難的不止河南一家。 中國民航網站顯示,2012年全國190多個機場,有90多個年旅客吞吐量在30萬以下,中國民航機場大多“吃不飽”。業內人士表示,綜合評估,養活一個支線機場每年需3000萬元左右。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9]漳州寧德將有民用機場 打造閩縣市1.5小時航空服務圈
- [ 04-11]閩鼓勵民資建民用機場 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要取消
- [ 04-11]福建省鼓勵民資投資建設民用機場設施
- [ 04-11]福建省鼓勵民資投資建設民用機場設施
- [ 04-11]福建省鼓勵民資投資建設民用機場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