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以房養老"在國外遇冷? 新加坡:套現不明顯
www.fjnet.cn?2013-10-19 08:29? 徐海靜 王宗凱 胡雋欣?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美國:市場空間小 美國政府自1989年開始試點運行“以房養老”,到1998年轉為正式項目。經歷二十多年的發展后,如今每年簽約量只有7萬左右,市場空間非常狹小。 “以房養老”在美國被稱作“房產凈值轉換貸款”或“反向抵押貸款”。與傳統抵押貸款不同的是,它無需按月還款,而是在老人去世后,銀行將房子拍賣后連本帶息收回貸款。如果房產價值超過貸款本息,剩余部分歸還給繼承人;如果房產價值不足以償還貸款本息,由政府負責補足差額;子女如想繼承房產,也可將貸款本息還給銀行然后將房產贖回。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讓老人能夠“以房養老”,同時避免“無家可歸”,只要老人健在并且這處房產是老人唯一住所,銀行就不能收走房產。 美國保險業巨頭信安金融集團總裁施柏文告訴新華社記者,美國人的退休收入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金,所有美國老人都有這部分收入,是保障最基本生活的資金來源;二是企業年金等私人養老保險項目提供的養老金,部分美國老人有這筆收入,是改善退休生活的資金來源;三是個人存款,這筆資金因人而異。而“反向抵押貸款”更多是作為養老收入的補充,并非核心收入來源。 與澳大利亞不同的是,“反向抵押貸款”由政府提供擔保。今年9月27日,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局長卡羅爾·加蘭特致信國會說,該機構需財政部提供17億美元援助。這是該機構79年歷史上首次申請援助資金,而“以房養老”項目是最主要的損失來源。 2007年至2009年次貸危機期間,美國房價大幅下跌,許多“以房養老”的房產價值不足以償還老人獲得的養老貸款本息。作為項目擔保人,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需動用保險基金彌補銀行損失,這讓該機構損失50億美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10-16]專家稱養老改革輿論推著政府走 延遲退休早晚的事
- [ 10-12]國外如何“以房養老”
- [ 10-12]國外如何“以房養老”:子女還清貸款后還可繼承
- [ 10-12]老人出租住房為養老籌資 面臨“無家可歸”境遇
- [ 10-11]北京將出臺養老相關文件 擬要求新建社區配建托老所
- [ 10-09]以房養老首倡者:以房養老試點并非政府行為
- [ 09-29]“以房養老”為何爭議四起?以房助老更合民意
- [ 09-26]國外以房養老運作揭秘:美國有住房保留計劃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