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長江已無魚可撈 “全面禁漁”將提上日程
www.fjnet.cn?2013-10-15 08:28? 胡亞平?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今年8月15日,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13年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報告》,近年來,長江甚至出現罕見枯水,水電工程、圍墾污染等人類活動導致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產卵場和鳥遷徙中轉地、越冬地等重要自然棲息地被侵占,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物種多樣性銳減,自然生態系統抵御外來影響的適應力和回彈降低。 唯一無壩支流“赤水河告急” 今年8月19日,一條名為《專家呼吁赤水河告急》的新聞出現在網絡上,在赤水河腹地,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一條長約58公里的深水航道正在規劃和推進實施中的消息不脛而走。 在2013年發布的科考報告中,赤水河作為長江唯一干流無壩支流曾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給科考人員帶來些許安慰,并被看做是長江珍稀魚類最后的希望。長江中“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魚苗發生量由上世紀50年代的300多億尾降為目前的不足1億尾,金沙江流域歷史監測到的魚類有143種,此次科考三次魚類資源采樣僅發現17種。 趙依民全程參與了這次科考,“我們在金沙江麗江段撈了兩天才撈上來3條小魚,其中兩條加起來不足半兩……整個考察過程中唯一讓我們有些安慰的就是赤水河。在赤水河采樣時,一網打下去,就撈出了11個品種近60尾魚類樣本。” 作為流經滇黔川三省十縣市、黔北唯一通航的大河,赤水河不僅是魚類最后的避難所,還承載著全流域近500萬人口的生計。通過這條河,美酒、煤炭被運出去,釀酒原料被送進來,赤水航道之重要不言而喻。因此,一項在茅臺酒廠取水口下游至習水縣習酒鎮岔角灘之間擴建的航道工程被認為是破解某些河段淺灘急流難通航的民心工程,而恰是這項58公里長的“赤水河航運建設擴能工程”攪動了環保志愿者和魚類保護專家的心。 長江就快“無魚可撈” “我們現在不知道哪一根稻草會是最后一根,反正長江已是奄奄一息。”說起這條曾經如此雄壯強健、繁育過華夏民族的大江,趙依民有些悲觀。 今年6月,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了一次長江上游聯合科考,12天的科考行程,從青海玉樹出發到貴州赤水河結束,考察足跡覆蓋了長江上游整個金沙江流域,全程4000多公里。 趙依民用“可憐”二字來形容這次科考過程中目睹的長江魚類資源現狀。 長江第一灣石鼓江段歷史上魚類資源豐富,可以獲取大部分長江上游水生生物物種樣品。但是,在這一次科考中,科考隊請了兩名專業漁民打撈了一上午才捕撈到5條小魚,加起來不足半斤。當地漁民也告訴科考隊,這幾年打魚越來越難,足斤的大魚幾乎沒有,小魚也不是天天都能捉到,由于捕魚越來越難,漁民不得不動用“電魚”、“毒魚”、擺“迷魂陣地籠”等明顯違法的捕撈方式捉魚,進入惡性循環。 情況惡化的不僅是上游。根據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這幾年來,整個長江主干流域一年的天然捕撈量不足10萬噸,這個數字每年還在遞減。農業部統計的資料顯示,2011年,長江三峽庫區、壩下、洞庭湖、鄱陽湖和河口區的天然捕撈量不足5萬噸。 生物多樣性也是每況愈下,曹文宣院士2011年研究發現,長江已有5種珍稀動物滅絕,包括白鱀豚、白鱘、鯮魚、擬頭尖鲌、鰣魚。而這幾年的江豚危機更是讓年近八旬的老院士心痛不已。“2006年11月,我們普查的數量還有1800頭,去年12月底調查的數量只剩1040頭,這個下滑的速度太可怕啦!”曹文宣院士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1]青島漁船翻扣致1死10失蹤 船體周邊現大量溢油
- [ 07-16]中俄界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結束伏季禁漁期
- [ 06-24]江陰12年向長江放流魚苗近1.2億尾 修復還有差距
- [ 06-23]新疆博斯騰湖開湖捕魚 蒙古族民眾盛裝祭湖(圖)
- [ 06-22]鄱陽湖加強漁業管理12年 漁業資源衰勢有所遏制
- [ 06-16]鄱陽湖即將開湖
- [ 06-03]禁漁能否喚回那條豐腴的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