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嵐縣造林為采礦讓路 7千萬占地補償5年不見蹤影
www.fjnet.cn?2013-10-14 09:30? 劉黎 李楠?來源:中國廣播網 我來說兩句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山西嵐縣地處黃土高原,風沙大,曾經荒山也多,當地鼓勵群眾參與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當地造林大戶楊侯奴就把幾十年的心血花在了造林上。 不過,從08年開始,太鋼袁家村鐵礦項目在當地開工奠基,號稱亞洲最大的露天冶金礦。因為山上有資源,他的林地被要求為礦產項目讓路。占地要賠償,可是這個錢,至今也沒拿到一分。問題究竟出在了哪里? 山西嵐縣梁家莊鄉草城村,山連山,山上被植被覆蓋,踏過荊棘,往山上爬,遠遠能聽到機器轟鳴著。當地最大的“造林大戶”楊侯奴一邊爬山,一邊給記者細數著樹的品種,載種的年份。 機器轟鳴,是山上的采礦項目正在施工。雖然太鋼集團嵐縣礦業有限公司未經用地批準,占用嵐縣袁家村、索家坡村土地建設鐵礦選礦、加工廠等項目,在去年第三季度被國土資源部掛牌督辦,袁家村鐵礦項目并沒受影響。 小王:以前那邊那個山比現在高多了,這個山現在最起碼也低了100多米,咱們的林已經讓那個石頭埋了一部分了。 從2008年開始開山,楊侯奴種的樹已經被毀掉不少。拿出1999年取得的林權證,這片林地共1261畝。從1982年開始種樹,30多年幾乎大半輩子,楊侯奴都在和樹打交道。剛種樹時,林業政策是誰管護誰收益,沒幾天,在林地砍樹都要向林業主管部門上報批準,種樹沒見到效益,楊侯奴說,多年來一直是貼錢栽樹,春秋天都得雇人種樹,人力成本從最初的每人每天兩塊五漲到了后來的一天120。 楊侯奴:花了四五百萬,我自己沒有,我就貸款,也問親朋好友借款,還有那些給不起人家的款,就把人家吸收進咱們公司,成了小股東。 沒錢還債,2002年楊侯奴和楊丁海又成立了嵐縣簸箕山林牧有限公司,債權人都入股成股東,打算栽樹的錢慢慢還。誰想到,2008年開始,種樹的事業因為鐵礦項目而終止。占地賠償,最終核定林地面積確實為1261畝。楊丁海的女婿: 楊丁海女婿:09年的時候對咱們林地進行了一次評估,用飛機拍的那種簧片圖,勾圖勾出來一個畝數,我們認為這個不合理,又利用GPS定位儀,對我們的林地進行了一個評估,他們也認可,我們也認可,我們只認可他們對我們的林地調查的面積、還有數量。 楊侯奴拿出山西省林業廳的書面回復,主要明確兩點,一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放了林權證的荒山、荒地,就是林地,占用應按林地對待”;第二,賠償款包含三個部分,“林木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被征地農戶,林地補償費的80%也應該支付給被征地農戶。”楊侯奴拿出嵐縣政府制定的《袁家村鐵礦項目征地賠償標準》,對照算下來,自己的嵐縣簸箕山林牧有限公司該得7064萬賠償。時隔5年,賠償款一分都沒拿到。楊丁海的女婿說,曾經縣里跟他們談過,只賠樹的損失,一共600多萬,雙方沒達成共識。 楊丁海女婿:按照標準是補樹錢、地錢、安置補助費這三項,這三項費用必須得給被征地的農戶,縣政府剛開始就給我們樹錢,縣政府他們自己出的文件,給你這16萬株算的錢,你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楊侯奴說自己要賠償,還想盡快把多年來買樹苗、雇人工種樹的錢還給親朋好友,可至今也沒個合理的結果。 楊侯奴:我們也找太鋼,從前年的7月份,他們就損壞我們的樹木,上去開山,我們找他們,也找縣委,縣委不管,找林業局,林業局管不了,說那是人家省里面的項目,我們跑到呂梁市林業局,呂梁市林業局說手續什么都沒有批準,我也管不了。跑到省里面,省林業廳說你的樹,我們也不好管,沒有辦法。太鋼那些領導們說,我們把錢早就給了縣政府。 嵐縣重點項目協調領導組辦公室2011年10月份的一份簡報顯示,太鋼袁家村鐵礦項目征地補償金包括各種稅費共25億元,截止2011年9月底,到位近7億元。在楊侯奴看來,補償款這幾年來,已經陸續到位,錢截留在了嵐縣政府手里。嵐縣政協主席李栓珍是這一項目的負責人之一,他告訴記者,除了楊侯奴,還有一些補償款沒有發下去。 李栓珍:縣里面整個還有三個村子沒有給下去,整個小流域治理還有10戶沒有給下去,反正就是把人家小流域的其他人的給完以后再弄他的,因為他的比較復雜。 李栓珍解釋,80年代,嵐縣是全國第一家通過拍賣荒山搞小流域治理的地方,當初存在各種不規范,現在要賠償得政策結合實際看,只能賠地面上的東西。 李栓珍:縣政府出了個文,這些人,只給補地面的東西。我們是根據政策,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定下的這么個方針,這樣下來以后就老百姓也沒意見,小流域戶主也能接受,現在的事情你完全按政策根本就辦不成。 當著記者的面,李栓珍又對楊丁海的女婿許諾,他們的簸箕山林牧有限公司會按政策賠,一切只是時間問題,認可的賠償款是三千萬左右。 李栓珍:有林權證的、合理合法的,達到治理度的,按政策給你。 記者:春洼這兒大約有多少補償費,這三部分? 李栓珍:兩千多萬,小三千萬。 一面是造林大戶按法律法規提出的合理訴求,一面是縣政府說,他們執行的是按當地實際定出的賠償政策。不管是七千萬還是三千萬,如果鐵礦項目已經把補償款支付給了縣里,縣里又為何遲遲沒有動作,把錢一直捂著?究竟什么時候,怎么賠?開礦毀林1000多畝本該上報國家林業局審批,是否已經報批了呢?中國之聲也將繼續關注。(記者劉黎李楠)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