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調查:“長壽之鄉”如皋遭遇“化工圍城”
2013-09-28 06:58:25? ?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在中國老年學學會認定的中國長壽之鄉中,江蘇省如皋市是為數不多的地處沿海,同時處于工業相對發達地區的長壽之鄉,這也成為當地努力宣傳的亮點。不過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記者近期在如皋的調查卻顯示,這里的環境狀況并不如當地宣傳的那么樂觀,如皋同樣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威脅。 在白蒲鎮的楊家園村,我們就見到了一位百歲老人。雖然已經103歲了,張爺爺遇到天氣好的時候,他還是會一個人走到院子里,曬曬太陽、聊聊天。張爺爺共有五個子女,現在最小的孩子也已經66歲了,不過他們卻說自己還很年輕。不過談到空氣這個話題,張春華神情立刻黯淡了下來,他說空氣好那已經成為過去的事了,現在村里的空氣污染已經相當嚴重,甚至開始影響到他們村老人的身體健康,自己的老父親最近身體就一直不好。張春華告訴我們,以前在自家院子里看天上的星星,就好比燒餅。不僅僅是空氣污染嚴重,水污染也困擾著楊家園村的老人們。 在張春華家的房屋后,就有一條小河。那么河水污染到什么程度了呢?記者跟隨著張春華來到了河邊。記者也被這個河水散發出來的陣陣惡臭,嗆得喘不過氣。另外,這里的蚊子非常多,幾分鐘的采訪時間里,記者身上就被盯了好多個包。河水的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了,就是鴨子在里面不能生存。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條小河,以前是楊家園村村民飲水,孩子嬉戲的地方,并且河里有很多魚蝦,張春華到現在還清晰的記得小時候,經常到河里游泳,抓魚抓蝦。而現在他們村民都稱為這條河為黑水河。 張春華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條小河流經多個村莊,住在河邊的老百姓多次反映情況,都不了了之。在這個河邊待了一會,張春華提醒記者早點回到院子里。因為現在這里,待時間長了,嗓子會難受,所以村里的人不會再過來了。回到張家的小院里,記者看到他的家人正在壓水,準備做飯。現在河水已經不能夠飲用。大媽告訴我們,最初她們一直是喝剛剛記者去過的那條河里的水,之后河水污染嚴重改喝自家水井打出來的井水,現在井水也不能喝了,只能喝自來水。喝的水現在是自來水,但是莊稼的灌溉用水,村民們只有繼續使用那些被污染過的水。 生產出來的糧食,有沒有污染,張春華說村民們已經顧不得了,記者走訪一圈下來,發覺空氣、水、糧食等等這些和老百姓生活、老人長壽息息相關的因素,都受到影響!讓人很難想象的到:一個聞名全國的長壽鄉長壽村,污染到這個程度,竟然無人問津。那這些污染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在張春華家,就能夠看到這個化工廠---如皋市新蒲化工廠。根據《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要求,化工類企業至少應距居民區600米以上。對于河道之間的距離,在已出臺的危險化學產品行業管理條規中,明確規定“必須建有一個5到10公里的隔離帶”。化工廠就位于村莊之間,距離最近的居民住宅不超過100米。這個村民告訴記者,這個化工廠原本因為污染曾經說被拆掉,不過現在卻是越辦越大。在這個化工廠周圍的村民,有經濟能力的已經搬遷走了。剩下的都只能忍受著。 就在記者準備離開這個長壽村的時候,張春華又跑出院子叫住記者,原來他希望留下我們的聯系方式,因為他怕節目播出之后,當地的相關部門找他們的麻煩。 據統計,白蒲鎮8.2萬人中百歲老人多達23位,總數位居全國鄉鎮之首,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黃標曾對白蒲鎮的土壤進行采集和研究,發現白蒲土壤中含多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組合正好適合人體,通過食物鏈吸收,提高了白蒲鎮居民的搞衰老能力。但現在我們看到,這里水、空氣、土壤正在被化工企業肆意污染。而記者接下來的調查發現,在如皋這個長壽鄉,受到嚴重污染的遠不止白蒲鎮一個地方。 醫療器械污染的河流 楊德英,今年105歲,是如皋市下原鎮桃園居村的年紀最大的老人,打了一會之后老奶奶就停了下來,笑著說自己年紀大了,打不了多久了。 楊奶奶思路非常的清晰,聽說記者來自北京,就熱情的張羅著、留記者一行吃飯。她的家人告訴我們,她的日常活動非常的豐富。上午自己在家有時候洗洗衣服,收拾收拾自己的房間,下午就會走2里路,去鄰村的老姐妹那打牌。 看著百歲老人楊奶奶的生活,開心,幸福。不過他的兒子卻時常會擔心,他自己以及他們村的老百姓,將來還會不會再有像媽媽這樣的百歲老人。現在這里和白蒲鎮一樣,村周圍的水也幾乎全部被污染。楊奶奶兒子口中的廠子太多,指的是下原鎮的醫療器械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如皋市下原鎮醫療器械產業開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以生產醫用衛生玻璃器皿為主;九十年代中期,建立起了眾多醫械廠家和醫療器械經營公司的一條街。2011年,如皋市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銷售額達10億元,其中下原鎮約9.3億元;全市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生產總值達4500余萬元,其中下原鎮達4000余萬元。下原鎮醫療器械經營型企業85家,占全市近90%。當地老百姓告訴我們,就在2年前,這里還出現過因為污染導致養殖戶大面積出現死魚的事件,轟動一時,面對那次危機,當時當地政府對他們承諾稱會嚴肅處理污染企業。那么兩年過去了這里的情況如何呢? 醫療器械工廠在如皋市下原鎮,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數量還在不斷的擴張。繆永山告訴我們,眼瞅著就要到了收成的季節,且漲勢旺盛的水稻,就這樣被強行掩埋。下原鎮古園六組的繆永山告訴我們,村民之所以反對擴建,是因為醫療器械公司,給他們村帶來了嚴重的污染,也讓他們這個長壽村出現了以往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村民繆永山:查了就是癌癥,有30多的,有40多的,有50多的,這個月有死的,剛死。 雖然村民沒有辦法證實:這么年輕就得癌癥的原因是這些污染企業造成的,但是他們用眼睛就能夠看到的是,他們村里流經的河水已經變得:越來越黑、越來越臭。這條河就是流經繆永山村子的河流。 走在如皋市下原鎮的一條不到500米的街道上,記者能看到20多家醫療器械廠。除此之外,下原鎮還有印染廠、乳膠廠等多家企業。 如皋水系發達,東瀕黃海,南臨長江,境內河網稠密、湖蕩眾多,境內有一、二、三級河道327條,村莊河道7829條,總長近6000公里,且四級河縱橫交錯相通。因此有污染就會導致村村污染。這里是下原鎮的進圣河,這里的污染也是相當的嚴重。當年的死魚事件就發生在這里。 這條河與長江相連,記者采訪的時候,剛剛下過大雨,漲過潮,很多污染的水已經被沖走。但是現在的進圣河里,已經幾乎看不到養殖戶了。為了防止污水排到進圣河,附近的村民曾經自己想過很多辦法,但最后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帶頭的村民還被當地公安部門,以鬧事為由抓進了派出所。 記者在如皋市環保局的官方網站上,看到這樣一組數據:2011年如皋市環境監測站對市全市農村地表水功能區、鄉鎮以上河流和行政村河流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如皋市農村地表水綜合達標率為89.62%,農村地表水功能區水質5個斷面所測指標均符合各自功能區標準,達標率為100%;鎮以上河流總體水質所測36個斷面中達標率為91.7%。面對這樣的數據,老百姓表示不敢相信,因為如果完全達標的話,他們的莊稼就不會死了。 如今這條河,還有源源不斷的污水流入。而河水的凈化,則全靠大自然。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長壽鎮長壽村的老百姓,都在擔心會不會成為一個短命鄉。 一路調查過來,即使是我們的記者,也很難相信這里居然是著名的長壽之鄉,曾經有無數的百歲老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如皋市環境監測站聲稱當地農村地表水功能區水質斷面100%達標,這也與我們記者所看到的場景大相徑庭。在如皋這樣一個長壽之鄉居然建起了這么多的污染嚴重的化工廠和醫療器械廠,這確實讓人非常吃驚。隨后我們的記者又來到了如皋市另一個百歲老人較多的鄉鎮丁堰鎮進行調查。 這條河的名字叫丁石河,記者所在的這個村莊叫丁石河村。這家企業距離這個村莊的直線距離,只有四五十米。現在這個村的老百姓,全年都要忍受著各種惡臭,并且夏天還要忍受著蒼蠅蚊子的叮咬,而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十年。 十年,對于天天生活在這里的人來說,確實是個不短的日子。不過隨著近期對環境的重視,這些企業也不敢明目張膽的直排了,現在多是選擇夜里的時間點、以及建暗溝進行排污。當記者向他們打聽,能不能帶著記者去看下排污口時,村民直搖頭。原來就連居住在這個工廠幾十米遠的村民,這么長的時間,都不知道排污口在哪里,他們只能靠味覺,嗅覺來判斷什么時候在排污。 如皋市的流經村莊的河流,好比是人的毛細血管,如果毛細血管被污染,要想起死回生,難度之高,可以想見!對于如皋市的河水污染問題,記者也電話采訪了如皋市的環保部門。 《經濟半小時》記者:我舉報完了會有什么樣的措施?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你舉報完了,會有人去處理。 《經濟半小時》記者:大概多長時間會有人處理?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盡快,我也不能明確告訴你! 《經濟半小時》記者:那最晚多長時間內能去?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幾天內。 《經濟半小時》記者:幾天之內?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不超過十天 【半小時觀察】 如皋歷史上就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地方,如皋之名的意思是到水邊的高地去看美麗的日出。而今天的如皋市也一直以“長壽、長綠、長江”作為城市宣傳的亮點,然而從現狀來看,如皋要想恢復美麗景色,要真正讓長壽之鄉的稱號名符其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當看到白蒲鎮103歲的老人張春華為空氣污染、水污染煩惱的時候,還有下原鎮105歲的楊奶奶抱怨河里的水不能喝的時候,這讓我們感到無比心痛。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江蘇代表團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深呼吸這個最基本的需求,倒成了現在老百姓最幸福的追求,很值得我們深思。”他說,假如用發展所獲得的效益,不能彌補破壞后需要的補償,那么發展就是無用功,這就要思考我們發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也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損害,江蘇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施“碧水藍天”工程,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我們希望習總書記的這番話,能得到地方政府的真正落實,我們也希望如皋能行動起來,為當地群眾創造更好的宜居環境,能夠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長壽之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 新聞圖片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 |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