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開啟了世界經濟和政治變革的一扇天窗。它不但沖擊了冷戰后的全球經濟格局,也對國際政治秩序造成很大影響。危機大幕尚未落下,多方力量相互角逐,主要國家在進行深度調整,新秩序的真容一時難以窺見全貌。我們不妨撩開面紗一角,一覽世界經濟和政治的“變臉”過程。 世界經濟力量“東升西降” 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在危機中遭受重創,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在戰后首次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 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力量“東升西降”。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在危機中遭受重創,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在戰后首次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七國集團(G7)成立時,這些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的經濟總量雄踞世界的80%,在危機后只能守住半壁江山。 相對應的另一幅圖景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份額迅速壯大,如今在總量上與昔日“權貴”形成分庭抗禮的架勢。新興市場國家參與的二十國集團(G20)取代了G7、G8等發達國家俱樂部,成為全球經濟的支柱力量。中國在世界經濟復蘇中貢獻尤為卓越,不但被看作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而且成為經濟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 通過彼此協調共同應對困境是人們的美好愿景,但金融危機卻無情擠壓了各國達成互利共贏的合作空間。危機后,許多國家社會矛盾急劇上升,各種保護主義勢力強勁抬頭,相互傾軋的惡性競爭開始主導國家間經濟關系。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歐洲、日本與亞洲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經濟摩擦,正在取代發達國家的內部競爭,成為矛盾的中心。歐盟成員國擴容將近一倍,美國力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協定(TTIP),世界經濟格局不再簡單呈現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而是逐漸演變為區域和國家集團的相互較量。此外,在發達國家“以鄰為壑”的經濟政策下,跨國公司資本開始回流,這將嚴重沖擊那些依賴國際資本投資發展經濟的新興市場國家。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危機正在挑戰人們對于全球化進程不斷演進的信念和預期。 金融危機還重新塑造著全球分工格局。長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是世界商品的主要消費國,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承擔著工業生產環節,拉美、非洲、中東、澳大利亞負責提供資源和能源。這種舊分工格局在危機后逐漸被打破,世界經濟正在進行重新平衡。發達國家試圖提振國內制造業和工業出口,中國力主擴大內需、提高對世界最終商品的消費能力,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則努力推進工業化。世界經濟再平衡不但關系到各國內部經濟結構調整,而且即將改變冷戰后的國際分工鏈條,因此將是一個漫長、痛苦和不確定的過程。這一過程可能將超出商品貿易再平衡和各國經濟結構調整范圍,在服務貿易、貨幣金融體系、跨國公司治理等廣泛領域重塑全球經濟新秩序。 世界產業格局也在金融危機后面臨深刻調整,開始新一輪結構重組。目前主要國家都在加大對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投入,爭取抓住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下一輪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不但發達國家正在利用技術優勢開辟朝陽產業領地,而且新興市場國家也在逐漸調整過度倚重傳統產業和單純追求GDP總量的發展模式,在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時尚領域增加政策扶植力度,爭取拿到競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擂臺門票。 |
相關閱讀:
- [ 09-17]奧巴馬紀念金融危機5周年 炮轟共和黨不批政府預算
- [ 09-16]“以我為主”應對“量化寬松”
- [ 09-12]新興國家陷入兩難境地
- [ 09-11]美聯儲估計金融危機導致14萬億美元損失
- [ 07-30]德國經濟的均衡之道
- [ 06-26]所謂錢荒不會引發金融危機
- [ 06-26]對“錢荒”不宜過度解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