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迷惘一代”就業現狀:陷入史無前例困境
www.fjnet.cn?2013-09-17 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從已有的證據來判斷,如今的年輕人將受到長期的影響。近期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卡恩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在上世紀80年代衰退過后,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新大學畢業生起薪就會下降6%-7%。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逐漸下降,但在畢業15年后,那些在經濟狀況不佳時期畢業的人群的薪資仍低于在經濟狀況較好時期畢業的可比人群。前者當中一些人的薪資根本從未趕上過后者。 韋瑟雷爾是電工的兒子,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因皮里爾長大。因皮里爾是一個小城,位于 路易斯以南,即使經濟景氣的時候,就業機會也很有限。2008年,韋瑟雷爾高中畢業,那時的經濟狀況不佳。他上了密蘇里大學路易斯分校,一邊修全日制課程,一邊在當地某雜貨店做一份全職工作。他的房間里掛著一塊記事板,上面寫著要做的事,而他幾乎一刻不停地按照那個計劃行事。 最終,韋瑟雷爾堅持不住了。他2011年退學,盡管他現在說仍打算拿下這個學位。如今,他背著2.7萬美元的學生貸款,這基本是他全年的稅前收入,還要再上三個學期才能畢業。 比起很多同齡人,韋瑟雷爾的生活算是不錯的。他在當地人擁有的連鎖超市里上班,他是這里的工會成員,有醫療保險,每小時的工資為12.65美元。這足夠支付每月400美元的房租和200美元的分期助學貸款。但幾乎剩不下什么錢用于應急,更別提為退休攢錢了。主修政治學的韋瑟雷爾說,什么錢都攢不下來,感覺有點不安。 更令人不安的是,韋瑟雷爾已經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同事有大學學位,有些甚至畢業于華盛頓大學等知名院校。他當時在這個超市打工是為了攢錢讀完大學,而他的工作現在成了大學畢業生的爭搶目標。韋瑟雷爾說,關于自己在領跑還是掉隊的問題,我想了很多,我真的希望自己不是在領跑。 并非只有美國人在問這樣的問題。始于美國的那場金融危機迅速蔓延至大西洋彼岸,英國、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國家類似的信貸和房地產泡沫也已破裂,與美國金融系統密不可分的歐洲銀行業受到打擊。 歐洲經濟中有很大一部分陷入了戰后最嚴重的衰退,而且重新實現危機前的增長和就業水平的艱難程度甚至超過美國。在歐洲,銀行業危機還引發了第二波危機──依賴外債的南歐國家出現了大規模的資本外逃現象,歐元差點因此崩潰。 相比年輕的美國人,這個揮之不去的困境對年輕歐洲人的沖擊更為猛烈。全球金融危機及其余波加劇了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勞動力市場僵化的老毛病。危機到來前,那些國家的年輕人就很難找到穩定可靠的工作。歐盟25歲以下的勞動人口中,有超過23%的人處于失業狀態,而在那些受危機打擊最嚴重的歐洲國家里,年輕人的失業率逼近60%。 在財務狀況與美國非常相似的英國,很多年輕人被推到了社會的陰影里,這個群體甚至有了自己的名字:尼特族(NEET,指不上學、不工作、也不進修的人)。他們的存在不僅在倫敦引發了社會矛盾,在雅典和斯德哥爾摩等地也引發了矛盾。這些城市發生了以年輕人為首的騷亂,這些年輕人變得與政治和經濟機構疏遠起來,這些機構似乎不再給人一種可過上美好生活的希望。 目前為止,美國避開了這樣的動蕩。多項民調顯示,美國年輕人對自己的短期前景感到悲觀的同時,他們仍對自己的長遠未來普遍感到樂觀。 不過,有跡象顯示疲弱的經濟正在引發更深層的社會變化。整整一代人開始推遲成年的各種“儀式”:離家、結婚、買房和生子。年輕人的結婚率長期以來一直在下滑,衰退期間下滑得更快,2012年20歲出頭女性的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據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2012年,18歲至24歲的美國人中有56%和父母住在一起,高于2007年的51%。由于18歲到24歲的美國人口占比在過去40年幾乎沒有變化,這樣的增幅顯得尤其大。 此外,很多年輕人不再抱有經濟條件與父母那代人匹敵的希望。皮尤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上班的年輕人中僅有11%說,自己有事業,而不只是一份工作。少于半數的人說,他們甚至沒有步入朝著事業方向前進的軌道。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1]美國就業形勢被指十分嚴峻 每三人爭搶一職位
- [ 05-05]“股神”預言女性撐起美經濟“半邊天”
- [ 04-06]美國就業數據遜色引發經濟減速擔憂
- [ 01-10]美國經濟學家稱“中國匯率操縱論”站不住腳
- [ 01-09]制造業回流美國絕非旦夕可成
- [ 01-09]美國經濟學家駁斥中國匯率操縱論
- [ 01-09]美國經濟學家撰文駁斥中國匯率操縱論
- [ 10-23]奧巴馬與羅姆尼稱中國不構成威脅 是美潛在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