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不乏"謠言" 古時防控有哪些手段?
www.fjnet.cn?2013-09-08 17:21? 倪方六?來源:北京晚報 我來說兩句
古代防控“謠言”有哪些手段? 在古代,對于封建帝王而言,謠言的害處自然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歷朝歷代均視謠言為禍。那么,古代官方是如何防控謠言的? 一是開展嚴打,重者滿門抄斬。當權者通常會以嚴刑峻法,嚴厲打擊制造和散布謠言者,穩定社會秩序。秦滅六國后,推崇法家的秦朝廷明文立法用嚴刑峻法防控謠言。《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曾下令: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謠言誹謗者族誅。 二是鼓勵舉報,這種做法一般用于社會相對安定時。漢文帝劉恒、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期,都曾一度廢除“妖言誹謗罪”和“誹謗告發罪”,給予民眾充分的言論自由。但鼓勵舉報也有負作用,有的人為得朝廷獎賞,有時會制造新謠言冤枉無辜。 三是以謠制謠,即制造新的謠言,給對手造成壓力和混亂。“秦始皇出身問題”謠言的出現和控制行動,是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出于政治目的,趙國制造謠言,稱“嬴政不姓嬴,他是呂不韋的兒子”。這么說等于指責嬴政王位繼承的合法性。而當時其他六國,在蘇秦的游說下呈“合縱”之勢決定對抗秦國,秦國面臨內外危機。秦國于是想到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以緋聞血統問題對“合縱”的領軍人物春申君制造謠言,進行定點打擊,稱“當今楚國太子,并非楚王之血脈,而是春申君之骨肉”。為了讓大家相信,還公開了相應的證據。 春申君一聽這么說,坐不住了,匆忙辭別趙國,日夜兼程回楚國處理自己的謠言危機,“合縱”策略也因此流產,秦國度過了危機。(倪方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9-07]上市公司為何易遭網絡敲詐 分析稱財務造假層出不窮
- [ 09-06]網民代表:社會各界應聯手出擊 共同打擊網絡謠言
- [ 09-06]網民代表:網絡謠言嚴重扭曲青少年價值觀 須嚴厲打擊嚴控源頭
- [ 09-06]網民代表:網絡謠言是社會毒瘤 必須重拳打擊
- [ 09-06]“表哥”落馬 網絡反腐應制度化
- [ 09-05]網民呼吁建立打擊網絡謠言長效機制
- [ 09-05]網民代表:互聯網應該是傳播“中國好聲音”的舞臺
- [ 09-05]評論:官博不妨多與大V論爭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