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司機暴雨中溺亡引爭議 媒體拷問城市救援
www.fjnet.cn?2013-09-04 07:10? 侯先生?來源:央視《新聞1 1》 我來說兩句
解說: 根據通報,由于大雨不停,山洪增大,水位暴漲,6名救援人員被沖散卷入水中,同時救援現場附近的變電箱發(fā)出漏電報警聲,救援人員被迫暫時撤離。 深圳南山消防大隊 負責人: 一兩下打不開,另一波洪水馬上沖過來了,又把車沖到遠一點的地方,我們的人也差點被沖走,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返回來。 字幕提示: 06:20分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蛙人”出動。 深圳南海救助局深圳基地工作人員: 我們6點20分接到公安局來電,這種事情我們也有義務。 字幕提示: 07:00分黃先生趕到現場。 (電話采訪) 黃先生: 他們根本就沒有救援設備,靠根繩子這樣拉著人進去這樣子救援的。我當時因為已經手腳都發(fā)軟,也看不到車子。 字幕提示: 07:36分蛙人趕到現場。 遇難者家屬 黃先生: 蛙人為什么來這么晚,明明知道車泡在水里,肯定有人要下去(救),光靠普通人能救上來嗎? 字幕提示: 08:11分潛水員將位于駕駛員后座的童女士被打撈上來。 白巖松: 我們再來推敲一下整個救援過程,接到了通知之后是4點45分,16名指戰(zhàn)員趕赴事發(fā)地點,是從火災現場去的,因為那天報警非常多。結果4點59分未發(fā)現被困人員,確認之后再次趕往事發(fā)現場,這時出現了走錯地方了,但是究竟是不是童女士報警報錯了地方,那這個報警中心應該有這樣的錄音,應該給大家公示,讓大家確認是不是她報錯地方。即便報錯地方,第一次出發(fā)的時候,救援部隊是否應該打電話跟她再次確認,免得出現這種找錯了,然后再回頭確認再去趕。因為在救援當中時間就是生命。到達了涵洞附近,6名消防人員下水,請注意是徒手搜索。接下來這里是最可惜的,在5點12分的時候,徒手施救失敗,然后又去取東西,又要耽誤時間,用工具破窗潛入車中,駕駛位和副駕駛位均未發(fā)現被困人員,后來童女士的遺體是在后座。 5點13分的時候,也就是說她還活著,還打了最后的一個電話。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人感覺最最可惜的,畫十個感嘆號都不夠。再然后,牽引繩拉至淺水區(qū)進行破拆救援,但是暴雨不停,遇險車輛還被大水沖走,然后救援人員都被沖散卷入水中,他們自己也面臨了生命的危險,變電箱漏電,暫時撤離。7月36分,南海救援隊,這是專業(yè)海上打撈隊伍,但是我相信很多觀眾在這個時候都意識到這已經太晚了,恐怕童女士已經遇難了。8點11分的時候,潛水員將位于駕駛座后座后的被困人員打撈上來,后經120工作人員確認已經死亡。 我們再來看整個救援過程,4點45分到8點25分,3小時40分鐘,對于溺水來說太長太長了。救援人員涉及到消防人員、派出所干警、南海救助基地救援人員、120工作人員,這是后來叫來的。存在的困難,地址不一樣,找錯地方,道路狹小消防車無法通行,雨勢大能見度低,水域面積大搜尋困難,車門反鎖難以施救,變電箱漏電等等。營救的方式,這就被媒體稱為“小米加步槍”,徒手搜索,消防錘破窗,牽引繩拉車,最后是潛水員下水等等。我們說了這些都不夠專業(yè)。接下來連線一位專業(yè)人士,藍天救援隊的隊長遠山。藍天救援隊現在是被北京市應急反應體系已經納入其中,原來是專門從事戶外遇險救援的隊伍,遠山隊長您好。 藍天救援隊隊長 遠山: 巖松你好。 白巖松: 整個深圳一個救援的過程你也都了解了,你回頭去評估的話,有哪些問題是值得我們要注意,同時要去思考甚至反思的? 遠山: 其實我感覺有很多問題,基本上有這么幾點: 第一個,這些信息的反應比較慢,而且在得到這個信息以后,救助人得到及時救助,這個時間太長了,應該有更好的預案。 第二個,救援人員的專業(yè)裝備和經驗技術還是需要提升的。當然我們消防部隊很辛苦,他們是用生命在拼搏,他們當時是從消防現場臨時轉過去的,但是據我所知,全國的消防隊并不是都具備水上救援能力的,他們主要工作還是做消防,然后兼顧城市救援,還有山野救援、水上救援這塊,所以說很難在短短當兵這幾年時間里把它都學得非常專業(yè)。這個我覺得對他們來說有難度,所以說需要更專業(yè)方面的培訓隊伍。 第三個,現場救援安全防護意識還是需要提升的。因為我們知道水上救援是危險重重,因為我們都做過北京7.21救援,離我們很近。首先對環(huán)境安全的觀察,比如說像這種漏電的情況,像有管涌的情況,下水道的情況,都容易把人吸進去。然后在暴雨中救援者本身的安全防護一定要有,比如說他自己的裝備一定要安全,如果不安全,自己本身就會處于非常危險的情況。像這種暴雨的時候,前方是一定要設安全員的,隨時防護突發(fā)的暴雨和洪水,然后還要防止危險品泄漏,還有污染的問題。因為在水下,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fā)生。 白巖松: 也就是說不能自保的話也無法救人,您是否還有第四點? 遠山: 第四點,在你不清楚水下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有裝備的下水。在車被淹了之后,潛水進入封閉空間是需要經過專業(yè)的技術潛水培訓的,沒有培訓過,原則上是不能進去的。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遠山隊長給我們帶來的解讀。一是整個信息不夠通暢,太耽誤時間。另外,裝備和技術經驗差。第三個,不能自保何以救人呢?第四個,這次救援是憋氣下水,顯然缺乏工具和準備。因此,這個救援成功的概率其實是很低的。 接下來我們就要繼續(xù)關注這個問題,因為它和我們每一個人都緊密相關。 解說: 在深圳童女士身上發(fā)生的類似悲劇并非首次,很多人應該記得一年前的北京7.21大雨在市區(qū)中心地帶,一名男車主也是在橋下被困車中遇難。大雨之后,公民自我防護意識,安全錘一度熱銷,成為車主們必備的工具。 記者: 你車上有安全錘這樣的東西嗎? 上海市民: 有的,有的。 上海市民 沈先生: 我們好像個人的(安全)意識還不夠,整體來講,安全隱患在這邊配一個應該還不錯。 解說: 不過也有車主認為,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少數,自己不太可能碰到。 私家車主 蔡小組: 就是說比如說掉在海里邊,或者大水淹沒車的可能性不大,也沒有想過去裝這個安全錘。 解說: 悲劇雖不多見,然而一旦發(fā)生恐怕就要付出生命代價。不過既使大家知道如何自救,但一般人缺乏訓練,碰到突發(fā)情況依然會束手無策,這樣專業(yè)救援就顯得有為重要。而早在2009年,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災害事故救援任務,廣東就開始在部分珠三角城市組建8類專業(yè)化救援隊,對災害事故實施分類救援。這些災害包括石油化工火災、高層建筑災害、地下工程災害、水域事故、交通事故等等,深圳也在其中,經過這次暴雨考核,深圳不知道還有沒有改進提高的空間? 當城市中危機事件發(fā)生如何應急處置?除了反應速度,設施裝備也很重要。今年1月廣州康王路地陷事故的應急處理就是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樣本。 廣州地鐵建設事業(yè)部 孔少波: (28日)下午四點二十左右,在開挖過程中發(fā)現地質異常,有涌水涌沙的問題,馬上啟動應急預案,先把洞內施工工人先撤出來。第二個馬上報政府有關部門。 解說: 接到報告后,讓我們看看都有什么部門做了什么工作?廣州市建委負責組織專家進行分析,并提出搶險方案。地鐵施工方則在現場處理,按照專家意見回填排險。同時廣州市自來水、煤氣、電力等單位也馬上根據各自管轄,開始排查處置現場軸周邊的安全隱患。廣州市公安消防局則對事故地點周邊進行了生命探測,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另外,醫(yī)護人員在旁隨時待命。交警組織疏導交通。廣州市應急辦也在事發(fā)后六個小時發(fā)出了第一篇新聞通稿。整個處理過程涉及到多個部門,顯示出了較高的效率和專業(yè)水平。城市應急聯(lián)動系統(tǒng)在廣州此次突發(fā)緊急事故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媒體回看這次處置時的觀察總結。而如何在每一次的應對中都能取得高分,不僅考驗著城市的救援體系,更關系著每一個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白巖松: 救援光有態(tài)度不行,必須擁有一種能力,否則的話你會到那兒干著急沒辦法,這就讓我們都感到十分的著急和擔心。我們接下來看一段視頻,這是6月20日的時候,陜西一個水庫來泄洪,因為連日這樣一個降雨。結果一個釣魚者被困在了1米的草灘上,消防隊員趕到那兒之后,努力嘗試要救援他,但是始終救不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畫面,字幕提示: 2013年6月20日 陜西渭河寶雞峽水庫釣魚男子被水沖走 白巖松: 最后眼見著被沖走,這就屬于干著急,沒辦法,也使了很多的力氣。接下來要連線清華大學城市安全規(guī)劃研究所的所長萬漢斌。萬所長您好。 清華大學城市安全規(guī)劃研究所所長 萬漢斌: 您好。 白巖松: 每當出現城市要看海或者出現水給我們威脅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見消防隊員來去施救這樣的身影,但是他們畢竟更主要的使命不是這個,怎么樣看待我們現在救援體系當中這樣一種現狀? 萬漢斌: 國務院辦公廳2009年發(fā)了一個文,就是59號文,關于加強基層應急救援隊伍的一個建設。這里面就提出來是以公安消防隊伍為主體,融合其它的優(yōu)勢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來組建一專多能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但是因為公安消防隊的任務非常重,而且以前是專門針對于城市的消防或者火災的,那么處理各種事故的難度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比如深圳這一次洪澇災害,它的水下救援就顯得十分困難。 白巖松: 您覺得需要怎么辦? 萬漢斌: 實際上我們國家也組建了非常多的應急救援隊伍,多半是分災種、分部門來組建的,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實現這些隊伍的一個整合和協(xié)調能力,綜合應急救援的協(xié)調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白巖松: 非常感謝所長給我們帶來的解讀。 其實進入9月份之后,我覺得反而是一個救災訓練以及改變思路的開始,平時的時候著急,著急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不著急。因此,希望今天這個節(jié)目為我們每一個人帶去一個大大的問號,然后能給予我們一個更加安全的答案。 另外,要回頭說到個人。首先我們希望深圳的這起事件當中的逝者安息,一路走好。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遇到突發(fā)的天氣狀況和自然災害的時候,要選擇去走平常相對熟悉的一些道路。另外在關鍵的時刻,第一時間尤其要頭幾分鐘趕緊尋找一種自救,財產都是身外之物,在那樣關鍵的時刻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救援需要趕緊進步。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