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器官移植進入公益化時代 破除對死囚捐獻的依賴
www.fjnet.cn?2013-09-03 07:08?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尋找潛在捐獻者 為保證器官移植的公開與透明,《規定》除要求全國165家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必須強制使用國家衛計委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之外,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還必須在國家衛計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一個或多個由人體器官移植外科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重癥醫學科醫師、護士和行政管理人員等組成的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 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主席Francis L. Delmonico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OPO在器官捐獻當中的作用十分關鍵。“他們要運用成熟的專業知識去發現潛在捐獻者并對其進行醫學評估。”OPO主要有三項工作任務:第一是尋找到潛在捐贈者,在得到家屬同意后,評價其器官狀態是否適合醫學捐獻;第二是將可用于捐贈的器官信息錄入分配系統,并按照分配結果,與獲得該器官的患者所在醫院進行器官交接確認;第三項工作則是對相關醫務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 西班牙器官移植管理研究院院長Marti Manyalich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西班牙的OPO已有20多年的歷史,其成員主要由重癥科醫生、急癥科醫生、神經科醫生、器官移植外科醫生、護士及其他管理人員組成,其中專職工作者的比例近30%。 朱繼業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臨床上把那些雖有心跳但無自主呼吸,腦功能已經永久性喪失、最終必致死亡的病人狀態,稱之為腦死亡。而對于器官移植來說,捐獻者進入腦死亡狀態是進行器官移植的最佳時機。 “我們統計發現,8%的急診死亡病例會成為腦死亡,重癥科死亡病例中有10%~15%會成為腦死亡。而腦死亡病例最后有50%~75%都會成為器官捐獻者。”Marti Manyalich表示,“所以,重癥科和急診科醫生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潛在捐獻者;神經科醫生則負責進行捐獻者是否已經腦死亡的診斷。” 談到中國OPO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廣州軍區總醫院器官獲取組織主任霍楓坦言,中國OPO起步很晚。“我們國家在2009年8月才開始設立OPO,而我們醫院的OPO是在2011年成立的,其中專職人員8人,比例遠遠低于國際水平。” “目前我們醫院的OPO成員全部都是兼職,現在公民身后自愿捐獻器官的數量太少,根本用不了這么多人,等這項工作逐漸發展起來了,我們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朱繼業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3]中國器官捐獻將考慮納入刺激機制
- [ 11-23]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器官捐獻考慮納入刺激機制
- [ 03-23]中國器官捐獻工作遭遇了法律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