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解密錄音展現尼克松另一面 講話直率冷酷
www.fjnet.cn?2013-08-23 10:01?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與勃列日涅夫“拉家常” 1973年6月18日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會晤時,勃列日涅夫提到了俄羅斯民俗。他說,他啟程時莫斯科正在下雨,而這是個好兆頭。華盛頓也在下雨,這就是“雙重的、額外的好兆頭”。 尼克松顯然對勃列日涅夫的煙盒很感興趣,因為煙盒有特殊的時間設置,只允許他隔一段時間取出一支煙。尼克松說:“這是自我約束的好辦法。” 勃列日涅夫懷有歉意地說,他原本希望帶家人一起訪問美國,但他妻子生病了,孫子則要參加大學入學考試。他說,他希望能在關鍵議題上達成“君子協議”,打造“我們兩國間真正持久的關系”。 勃列日涅夫評論了美國和蘇聯的大小和影響力,并且說,他希望能發表一次講話,“粉碎”這兩個超級大國必須走對抗之路的理論。 勃列日涅夫說:“我們是大國難道有錯嗎?我們國力強盛難道有錯嗎?盧森堡的軍隊只包括78名警察,但美國和蘇聯都不可能變成那樣一個國家。” 勃列日涅夫說,他期待著在尼克松位于圣克萊門特的家中與他會面。這位俄羅斯領導人起初曾不愿接受邀請。勃列日涅夫說:“我喜歡聽到大海的聲音。” 得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的副教授盧克·尼克特研究了尼克松的這些錄音帶。他說:“這是一次令人驚訝的談話。”“他們談到消除全世界的核戰爭威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一致認為這兩個最大的國家必須和睦相處。” 據悉,蒂莫西·納夫塔利曾任尼克松圖書館的館長,目前是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他說,尼克松與勃列日涅夫的談話是“友善的家常話,而沒有重提冷戰的陳詞濫調”。 尋求了解毛澤東接班人 報道稱,盡管身為堅定反共分子的尼克松在20世紀40和50年代成為右翼保守派心目中的英雄,但他在1972年訪問共產黨中國之后遭到了右翼的猛烈批評。納夫塔利說:“20世紀70年代初,他在設法緩解國際緊張局勢。” 新錄音帶體現了尼克松在訪華一年后對中國的看法。他知道垂暮之年的毛澤東能夠掌權的時間已經不長了。 在1973年5月3日的一次會談中,尼克松要求老牌外交官戴維·布魯斯打入中國社交界,了解未來接班的領導人,并且說,他認為“中美關系可能是世界和平的關鍵”。 尼克松說,他認為中國人可能是“全世界最能干的人”。他告誡布魯斯,中國人“非常難以捉摸”,并且解釋說:“他們跟蘇聯人不一樣。蘇聯人肯定是愛聽奉承話的。” 報道指出,他要求布魯斯通過秘密渠道向他匯報情況。此舉是為了避開國務院,以免泄密。 尼克松說:“我大概是美國的頭號赤色分子。你很清楚我這個名聲是怎么來的。我們如果繼續奉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聲對抗、幾乎不交流的政策,……我們最終會引發核戰爭。這是毫無疑問的。”(參考消息網)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3]尼克松秘密錄音“終結篇”公布 涉越戰戰俘回歸等
- [ 08-22]最后一批尼克松白宮錄音公開 系水門丑聞發酵期
- [ 07-28]斯諾登父親稱兒子遭美政府中傷 留在俄羅斯更好
- [ 07-21]美國傳奇白宮記者海倫-托馬斯去世 享年92歲
- [ 07-09]他們竟然在一起合過影
- [ 06-26]信息技術越先進,公民隱私越危險?
- [ 06-26]信息技術越先進,公民隱私越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