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烏龍事件暴露監管漏洞 交易所應該反思什么?
www.fjnet.cn?2013-08-21 18:49?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反思之二:應急反應遲鈍還是縱容光大證券? 在光大“烏龍”事件中,一個廣受質疑的問題是:從早上11:07分到14:20分左右,為什么市場得知真相需要這么長時間?有評論甚至懷疑,上交所這么做是在縱容光大證券操縱市場。 股票交易貴在信息公平,時間尤其關鍵。雖然上交所及時將光大證券股票進行停牌,但這只是確認了事件的主體,并沒有告知投資者發生了何事。其官方微博“上交所發布”還聲明交易所系統運行正常,再度讓投資者猜測股票上漲是有利好消息刺激。 而根據證券法第114條,因突發性事件而影響證券交易的正常進行時,證券交易所可以采取技術性停牌的措施;因不可抗力的突發性事件或者為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臨時停市。這意味著法律既賦予了交易所維護市場秩序的職責,也賦予了其相應的監管手段。 反思之三:監管如何與市場創新與時俱進? 越是發達的市場越需要高水平的監管。我國資本市場相對創新不足,交易品種沒有那么繁雜。從這一點講,監管的挑戰并不算太大。但是,即便如此,一個“烏龍”事件卻暴露了監管的嚴重缺位,也使人們質疑:未來交易所能否應對創新不斷的市場? 上交所一直是市場創新的先鋒。就在8月初,上交所下發了《關于啟動個股期權全真模擬交易準備工作的通知》,會員券商可提交申請參與測試。據了解,推出個股期權已被列為上交所今年改革創新的核心工作,希望通過此舉對券商創新和券商業務起利好作用。 如果需要橫跨多個市場,那么以現有的監管機制和水平是否能夠做到?對此,胡俞越認為,光大“烏龍”事件暴露了我國還缺乏現貨和期貨市場聯動的監管機制,當規模資金在單一市場上出現異動之后,應迅速啟動跨市監管機制,才可以把此類極端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資本市場需要創新,但創新必然意味著風險。這就更要求交易所等一線監管者跟上創新的步伐,及時完善相關機制,把創新風險降到最低。這樣,我國的資本市場邁向國際化才能有底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1]光大證券楊劍波被暫停職務協助調查
- [ 08-21]光大證券恐面臨巨額罰款 機構跌停板上出逃
- [ 08-21]“烏龍指”連現為監管者出題
- [ 08-20]光大"烏龍指"繼續發酵 不少股民也曾犯低級錯誤
- [ 08-20]光大證券連續擺烏龍 復牌跌停
- [ 08-20]光大事件后肖鋼首度發聲:監管重心轉到加強稽查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