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產能過剩怪圈 行業“淘而不汰”困局難解
www.fjnet.cn?2013-08-20 14:05?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專家觀點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在現有的體制下,各級地方政府實際都是“經濟人”,都有發展園區、招商引資、努力發展產業的動力。這也是形成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投資越多產能越大,產能越大越容易造成過剩?;猱a業過剩,一定要加快體制改革。體制改革就是一定要在當前形勢下,使地方財權和事權相匹配。很多地方政府只有事權而沒有財權,只能以土地優惠、稅收優惠等公共資源吸引投資者進入本已過熱的投資領域,搞園區、搞產業,導致產能過度擴張。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要化解產能過剩,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其一,以規劃進行約束。使各地明確自己的產業發展定位和調整方向,找準各地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避免盲目投資。其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落后產能的淘汰給市場騰出了空間,也能提升先進產能的比例。其三,加快科技創新,鼓勵企業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上做文章,這樣可以擴大有效需求。其四,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地鐵、保障房等,可以化解一部分產能。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保護。對地方政府來說,上馬大項目可以帶來GDP、稅收和就業,所以即使很多行業已經產能過剩了,但地方政府還在不斷推動上馬。下一步的著力點要放在解決絕對產能過剩上,要下狠心堅持優勝劣汰,即便傷筋動骨也得干。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落后的要淘汰,不是說規模小就一定要淘汰,還是看它生產的是什么東西,有沒有市場,而且是不是破壞了環境。這是在競爭當中來看的,有一些小規模的企業有很好的競爭能力,所以不能用規模的概念來衡量。說得更直接一點,哪一個企業要淘汰掉,不要光是政府說了算,而是政府要用法律規定指標來衡量,看它是不是要淘汰。(陳恒整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8-04]國務院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 [ 08-03]發改委:將出化解產能過剩措施 鋼鐵水泥等為重點
- [ 08-02]央視財經評論:評化解產能過剩 僅有決心是不夠的!
- [ 06-28]湖北遏制水泥產能過剩 四年未批新批水泥產能
- [ 05-27]中國不會再推新版“四萬億” 深化改革系根本出路
- [ 04-18]工信部醞釀鐵腕整頓鋼鐵行業亂象 化解過剩產能
- [ 03-29]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上升 產能過剩被指或擠壓利潤
- [ 03-25]苗圩:產能適度過??扇萑?嚴重過剩需警惕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