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消費者可主張懲罰性賠償 海外代購維權難
www.fjnet.cn?2013-08-14 07:03? 付金?來源:北京日報 我來說兩句
海外代購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結合此次事件,可將相關消費者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購買但尚未食用召回批次產品的消費者,第二類是購買并已自己食用的消費者,第三類是購買后供他人食用的消費者及商品的實際消費人。 對于上述三類中尚未感染的消費者,可以攜帶購物憑證及相關商品要求銷售商退貨。對于第二類中因食用涉毒產品感染的消費者,可找到知道食用該產品的證人,留存整理購物憑證、商品外包裝、剩余商品或銷售者證明一直購買食用該產品的證明、醫院診斷證明、病例手冊、醫療費及交通費票據、誤工損失證明等相關證據材料,通過協商或訴訟方式,向銷售商或生產商單獨或一并主張損失賠償。對于第三類因食用相關批次產品感染的實際消費人,僅能收集上述證據材料向生產商主張合法權益。 涉毒商品在國內市場銷售的,消費者可以在奶粉銷售地、食用地、被告所在地向銷售商或生產商單獨或一并提起訴訟,要求賠償。但通過網絡海外代購的消費者,維權之路則存在較大難度。一是難以第一時間快速了解相關召回產品的品牌和批次;二是海外市場問題產品的處理方式要比國內官方渠道購買的麻煩很多,主張權利程序成本較高;三是即使消費者選擇國內涉外訴訟,在域外法律適用及舉證責任上難度較大、風險并存。故針對網上跨國代購消費者權益保護仍需進一步完善。 能否主張懲罰性賠償 懲罰性賠償制度旨在懲罰遏制惡意產品侵權,維護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該制度普遍存在于各國法律制度中,據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8世紀的《漢謨拉比法典》。我國于2009年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由此可知,懲罰性賠償對生產者而言是嚴格責任,對銷售者要求存在主觀“明知”的過錯責任。 “恒天然”事件中,在各進口商公布具體召回產品批次前,各家超市等銷售者在銷售時,對染菌事實并不知曉,故其不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因此購買相關批次產品的消費者可以持購物憑證、產品外包裝等證據材料向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生產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消費者可以通過銷售者與生產者取得聯系,協商解決相關賠償事宜,協商不成,在充分考慮訴訟成本與風險的基礎上,也可以選擇進入民事訴訟程序維權。此項懲罰性賠償金可與前述人身損害賠償一并主張。 進口商可預見損失或可追償 我國法律規定,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生產者要承擔消費者賠償責任,召回相關批次產品經濟損失,以及銷售者自事件發生起至恢復經營期間同期銷售額利益損失,甚至企業商譽商標價值的減損等四大項損失。中國進口商的前三項經濟損失,系由恒天然公司履行進出口合同義務時的加害性給付導致的可預見性直接經濟損失,其應當承擔相關損失的賠償責任。當然,進口商索賠依據哪國法律還需看雙方合同中是否約定。 恒天然公司的法律責任 恒天然公司在對基粉定期檢測中發現肉毒桿菌污染事件后,除在進出口合同關系基礎上的民事賠償責任外,是否將受到新西蘭政府官方追責值得探討。2005年頒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法典》詳細規定了各類食品產品標準及生產者、經營者責任,具有法律效力,凡不遵守有關食品標準的行為在澳大利亞均屬違法行為,在新西蘭則屬于犯罪行為。 其中第17條規定,企業應保證其內部生產或經營食品場所的環境衛生,即食品企業對其企業內從事生產或經營的場所或設施應承擔嚴格管理責任。恒天然公司已承認此次污染事件的根源與管道清潔不徹底有關。新西蘭政府是否追究其行政或刑事法律責任還需拭目以待。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3]恒天然稱找到毒源但原因不明 將啟動對消費者賠償
- [ 08-13]高招?昏招! ——恒天然式“危機公關”讓中國消費者很受傷
- [ 08-13]恒天然稱已找到“毒源”將啟動對消費者賠償
- [ 08-13]新西蘭總理稱將赴華就恒天然奶粉污染事件道歉
- [ 08-13]新西蘭總理稱將赴華就恒天然奶粉污染事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