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人造翡翠致癌” 調查稱或致皮膚過敏
www.fjnet.cn?2013-08-08 06:58?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段時間,“爛石頭經過加工變成了翡翠玉鐲”、“翡翠玉鐲可以造假,長期佩戴可致癌”等說法在網絡上流傳。普通石料能加工成翡翠的外觀嗎?天然翡翠是否可以通過人為添加化學物質提高品相?用化學物質處理后的翡翠是否會致癌?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人工處理翡翠存在嗎? 【回應】普通石料處理后假冒翡翠的情況不常見,低檔翡翠通過人工處理可提高品相 “燒紅染綠,古來有之。”從事翡翠相關工作50余年的云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肖永福直言不諱,“普通石料經過處理來假冒翡翠的情況不常見,而將品質不佳的低檔翡翠處理成B貨、C貨的做法確實存在,至少已有30年。” 肖永福說,1983年產自緬甸的一種翡翠,俗稱“83玉”,因品質較差而淪為低檔的“磚頭料”,即是加工B貨、C貨的主要原料。 在業內,翡翠有A貨、B貨和C貨之分。天然生成、未經人工處理的叫A貨;經過強酸浸泡,再用膠作填充處理的,叫B貨;經過人工染色的,就是C貨。 多名業內人士以手鐲為例,向記者講述了翡翠加工處理的大致流程:將低檔翡翠手鐲放入盛有強酸(多為硫酸或鹽酸)的陶瓷盆里長時間浸泡,以鈉鋁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翡翠經過強酸腐蝕,其內部的雜質被去除,結構遭到破壞,會出現類似海綿狀的空洞。為掩蓋空洞、增加硬度,就需要往翡翠手鐲中注膠,常用的環氧樹脂膠在固化劑作用下,與翡翠逐漸融為一體。最后,用染色劑染色,再打蠟拋光,一只看上去品質上乘的翡翠手鐲就出爐了。 “像這種經過人工注膠、染色的翡翠飾品就是C貨。”肖永福說,B貨、C貨的膠會變質,染上的顏色也會先綠、再藍、后黃,一般5年左右,顏色就會褪光。不過,現在的人工處理技術越來越先進,有些B貨、C貨飾品即使專業人士也很難一眼就鑒別出來。 據一位翡翠經銷商透露,處理B貨、C貨的加工商主要集中在廣東,云南也有。 廣東省質監局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主任郭清宏介紹,“用普通翡翠石料可以加工成B貨或者C貨。從成本角度考慮,作B貨的翡翠原料一般選擇結構疏松、雜色較多的原料。” 翡翠鑒定師陳諾告訴記者,像這樣的人工處理成本非常低廉,一噸“磚頭料”價格最低的時候幾十塊錢就能買到。一般3個月就能處理完一批料,加工出上千只B貨、C貨手鐲。平均下來,一只手鐲的成本甚至只有幾毛錢,而售價有可能幾萬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30]圖揭中國瘋狂藏品市場 一條魚268萬
- [ 06-03]臺灣6.3級強震4秒逃命 萬里翡翠灣成垃圾海灘
- [ 05-10]香港收視:《金枝2》繼續下跌成近年最差
- [ 03-24]俄發現一枚1公斤重高品質翡翠 價值尚需評定(圖)
- [ 03-14]竊賊6秒盜走180萬元翡翠項鏈 警方蹲守4天終抓獲
- [ 01-07]精美絕倫!故宮博物館收藏的絕世翡翠
- [ 09-02]孫楊葉詩文各獲一套146平住房 兩人成對門鄰居
- [ 08-23]劉曉慶度假穿孔雀裙大秀身材 露富戴千萬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