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干部“三不”現象:吃喝時間充裕 工作抽不開身
www.fjnet.cn?2013-08-04 16:04?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視點)掛嘴上還是裝心里? ——部分干部群眾路線教育“三不”現象透視 新華網北京8月4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元旭、凌軍輝、姜剛)訪最貧困家庭,聽最真實意見,解最急迫問題……近日,中央領導率先垂范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出榜樣。 然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日前在基層采訪時發現,在一些地方,部分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現象依然存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見不到群眾的問題仍然突出。廣大群眾期待: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 不會“融入”:講話匯報口若懸河,面對群眾結結巴巴 近日,記者隨東部某省一名廳長深入基層調研,在與當地群眾交流時,這位領導在問了“家里幾口人”“收入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困難”等幾個簡單問題后,竟不知如何繼續交流下去,最后在身邊人員的圓場下尷尬收場。 “說實話,在機關待得久了,跟群眾打交道確實少了。”他私下向記者坦承,有時見到群眾,除了寒暄,真不知該聊些什么。 “開大會作報告都在行,怎么見到老百姓就沒得談了呢?”一位在場人士事后納悶。 現實中,這種現象并不少見。一些領導干部有時雖然“身入”群眾,但卻放不下架子,缺乏親和力,不了解群眾的所急所需所想,不會講群眾樂意聽、聽得懂、能管用的話,不會融入群眾的問題尖銳暴露出來。 記者在基層采訪發現,一些干部開會講話,或向上級匯報工作時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但一旦去了村莊社區、工地廠礦直面群眾時卻“結結巴巴”,不知道如何與群眾“打成一片”,也就查不清基層的實情,摸不準群眾的訴求。 “不會融入群眾,反映了當前有些干部并沒有找準自身定位,擺正群眾位置。”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濱認為,這種錯位的群眾觀導致了一些干部習慣于“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不重視學習掌握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由此造成一些事關公眾利益的決策往往缺乏“民意”基礎,容易拍腦袋、瞎決策,引發群眾不滿。 記者近日在北京、天津、安徽等地隨機采訪了數十位群眾,他們紛紛表示,希望干部多深入群眾“接地氣”,放下架子,不打“官腔”,真心傾聽群眾呼聲,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樣,群眾才愿意“掏心窩子”,干部也才能融入群眾。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6]官員稱部分干部自恃學歷高看不起群眾 工作陷被動
- [ 05-15]人民日報:部分干部精神軟骨 沉迷物質優哉游哉
- [ 06-18]媒體稱部分干部患庸俗化“病癥” 易導致腐敗
- [ 02-20]湖北潛江國土部分干部上班時間滿身酒氣脫崗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