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擔憂民族騷亂區戾氣積累
www.fjnet.cn?2013-07-15 17:18? ?來源:環球時報 我來說兩句
![]() 3月22日,緬甸密鐵拉一處房屋在騷亂中被縱火焚燒。圖/新華社 編者的話:“全球化的發展帶來地方文化與民族(族群)認同的強化趨勢,將可能導致國家認同面臨一系列的危機,甚至可能使國家面臨黎巴嫩化”。美國社會學家喬納森·弗里德曼曾這樣警告民族問題在全球化時代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挑戰。事實上,無論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是在多數發展中國家,民族因素不僅制約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極大地影響著國家的穩定。日前,《環球時報》記者深入民族沖突急劇升溫的緬甸密鐵拉地區,也采訪了被認為西歐國家中種族最多元化的英國,無論在發達的英國還是在較貧困的緬甸,記者都感到,人們都期待平等的民族政策,也更盼望和諧穩定的民族關系。 憤怒仇恨情緒常占上風 宗教極端思想找到土壤 【環球時報赴緬甸特派記者 于景浩孫廣勇】近一段時間,緬甸北部城市密鐵拉成為緬甸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自從去年緬甸爆發緬族佛教徒和羅興亞穆斯林之間的沖突以來,已經造成237人死亡,大約15萬人失去家園。密鐵拉更是沖突的重災區,從3月起至今一直實施緊急狀態和宵禁。日前,《環球時報》記者來到這座剛經歷過騷亂的城市。 “解除宵禁還早著呢” 密鐵拉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120公里,汽車從曼德勒向南行駛兩個多小時就到了密鐵拉城區。從表面上看,密鐵拉和其他緬甸城鎮并沒太大不同,但這里隨處可見的緬甸士兵提醒記者:密鐵拉仍在實施從晚上9時到早上4時的宵禁,激烈沖突隨時可能發生。街邊一家咖啡館老板昂妙指著不遠處對記者說:“那邊有兩個難民營,住著1600名羅興亞人,軍隊的宵禁就是為了防止沖突。解除宵禁還早著呢。” 當《環球時報》記者乘車繞過一座佛教風格的大鐘樓后不久,就進入了羅興亞人聚居區,這里的景象則讓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道路兩邊被燒毀的房屋、清真寺隨處可見,有的房屋只剩下一堆瓦礫,有的房屋只剩下骨架結構,墻面黑色被燒的痕跡顯得觸目驚心。在一個十字路口旁,記者看到一些工人仍在清理瓦礫,而街道上不時能看到荷槍實彈巡視的警察和軍人。 密鐵拉大約有50萬人口,其中緬族佛教徒占80%,羅興亞人約占15%,兩族民眾此前相處比較和諧,很少有大規模的沖突。今年3月20日,一家羅興亞穆斯林開的金店中發生爭吵,引發密鐵拉緬族佛教徒和羅興亞穆斯林之間的大規模沖突,騷亂持續了3天。據官方統計,騷亂共造成44人死亡,90多人受傷。隨后,密鐵拉4鎮區實施宵禁一直至今。當地司機帶著《環球時報》記者來到引發騷亂的金店旁,這幢4層建筑幾乎完全被毀。在金店旁,有一個臨時崗哨,3名軍人持槍警惕地注視著過往的行人。當地人孟孟基稱,以前來自緬甸北部和南部的各種貨物都匯聚到這里,使密鐵拉成為緬甸一個重要的商業和物流樞紐。在騷亂發生前,密鐵拉主干道兩邊各種電器店、手機店、服裝店、飯店林林總總,十分熱鬧。但眼前冷清的街道和被人遺棄的空蕩房屋,讓人很難想象它曾經的繁華。 當地的羅興亞人更盼望能有穩定的生活。昂佐·穆薩是當地羅興亞穆斯林,他對記者說,他以前在密鐵拉有不少緬族佛教徒朋友,彼此關系很好,但是情況一夜之間完全變了,他們在密鐵拉沒有任何安全感。穆薩稱,現在許多羅興亞人都生活在臨時搭建的難民營里,“難民營外面有軍警重兵把守,但人們在那里的生活狀況很糟糕,以前每天可以賺10美元,現在在難民營里想要賺1美元都很難。緬甸如果繼續發生這樣的動亂,對誰都沒有好處”。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1]《街頭狂想曲》 跟隨徐丹丹踏上自由之旅
- [ 07-02]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擬建成國家級東盟研究基地
- [ 06-30]香港高官談回歸:“殖民花落去,香港燕歸來”
- [ 06-29]俞正聲在新疆干部大會上傳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
- [ 06-29]政治局常委會研究部署新疆工作 俞正聲抵烏魯木齊
- [ 06-26]朝媒批評韓國將民族內部矛盾上升為國際問題
- [ 06-25]貴州省將出臺新規:民族產業或可減免稅款
- [ 06-15]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 首入海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