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日前決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取消和免征3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這是進一步落實政府職能轉變、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的又一項重要舉措。其中,綠化費、企業年檢費、檔案利用費等收費,因與民生密切相關,其取消備受社會關注。
綠化費:不再從工資中“悄悄扣除”
這一批被削減的33項收費,不少都曾受到輿論批評。其中,綠化費,現實中也被戲稱為“人頭費”。在有些地方,綠化費是從工資中被“悄悄扣除”的。
1982年2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規定,對不履行義務植樹義務的單位,收繳一定數額的綠化費。此后,一些地方紛紛制定義務植樹條例,且綠化費征收標準不一,如鄭州每人每年25元,沈陽每人每年20元,合肥15元,武漢12元,重慶、廣州、杭州等10元。
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磊看來,“綠化費”誕生于計劃經濟時代,在那個特殊時代,它確有一定合理性,并且為植樹造林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進入強調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尊重個人權利與自主精神的時代,它越來越變得不合時宜。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唯費是從”,也引發了民眾對政府部門“為了綠化還是為了創收”的質疑。
就此,全國綠化委員會曾經表態,收繳“綠化費”是督促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的一個手段,但不是最佳手段,也不應是唯一手段。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成棟認為,取消征收綠化費,是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進展的例證。
?
企業年檢費:取消后可減負近7億元
在本次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中,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是“企業年度檢驗費”。一名基層工商工作人員說,一般來講,企業年檢費用為50元,通過年檢的企業交納年度檢驗費后,登記主管機關將加貼年檢標識,或將加蓋年檢戳記的企業營業執照發還給企業。
該費取消后,浙江一位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說:“再也不用為企業年檢煩惱了。”對此,江蘇一家貿易公司的老板劉先生深有體會:每年公司的營業執照都要年檢,按照規定企業年檢費是50元,但每年辦理年檢時都要交1000多元。辦理人員從來不向企業解釋收的是什么費用,只有追問才會告知,原來“順帶”收取的1000多元是個體私營協會會費。
不少地方的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反映,企業年檢時有“捆綁”收費現象,一般個體戶要繳幾百元,私營企業要繳上千元。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張春生建議,要從源頭上避免稅費問題的“隱形”與“變形”,探索中小企業減稅減費政策績效評估機制。
通過減費化解企業負擔,一些地方早已開始行動。杭州市規定,從今年起至2014年底,杭州企業從設立登記到中間變更到最后注銷退出,以及中間一年一度的年檢,全部實行“零收費”,單注冊登記費這一項,每年預計將為在杭企業減輕負擔4500萬元。
有專家測算,根據工商總局發布的《2012年全國市場主體發展總體情況》,截至2012年底,全國實有企業1366.6萬戶。如果按照此數據計算,全國企業每年將會省去6.8億元左右的企業年檢費用。
檔案利用費:想查就查,挺方便
“以前想查閱民生檔案還要考慮收費問題,現在查閱民生檔案不收費了,想查就查,挺方便。”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檔案局查閱室,正在查閱婚姻檔案的張先生和吳女士對記者說。
據了解,從今年5月6日起,呼和浩特市民可以免費在呼和浩特市檔案局(館)查閱涉及本人權益的民生檔案。免費項目共3項:檔案證明費、檔案保護費、檔案復印費。
檔案,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人們經常因為工齡、身份、婚姻、房產、調動等諸多現實問題而需要查檔,而查檔的繁瑣以及各樣的收費讓人“心身俱疲”。
有人如此反映:走進檔案館,閱覽室的墻上醒目地張貼著檔案利用收費的標準,仔細看看,價格并不低,有些難以承受。有專家如此評價:檔案館是文化事業機構,其日常經費由財政支付,這等于說百姓已以稅收的形式為檔案館的保管付費,再收檔案利用費就是重復收費。而且,檔案利用收費缺乏必要的監管,這筆以檔案保護費為名目收取的錢,到底是不是真正用到了檔案保護之上,令人懷疑。
專家指出,檔案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財富,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取消檔案利用費后,還應降低門檻,使大多數民眾了解檔案館,走進檔案館,不斷擴大檔案的利用面。(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