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媽媽”楊景怡:處罰不是目的 遇事先講道理
www.fjnet.cn?2013-07-01 07:01? 閆欣雨?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她是商戶眼中的“好鄰居”,她是同事眼中的“知心人”,她是電影《城管媽媽》中的人物原型。她說,“當個好城管就要真心熱愛這份工作,在服務老百姓的事上不能馬虎”。她就是東城區城管大隊安定門分隊的政治教導員——楊景怡。 干城管15年,楊景怡在安定門街道的居民和商戶們眼中一直是個挺“家常”的人,讓人感到很溫暖。“城管不好當”。在她眼中,這份職業不僅是要執法,還要學會角色互換,真心實意地為他人著想。 處罰不是目的 遇事先說道理 一次楊景怡在鼓樓附近巡查,發現一個十八、九歲的男孩在路邊賣光盤,這顯然是不符合規定的,可以當即沒收。 但她沒有簡單處理,而是上前詢問了男孩的情況。原來男孩因為不好好學習,沒有文憑又找不到工作,整天在家待著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才打算賣光盤掙點零花錢。 作為母親,楊景怡理解男孩想要自立,不過這種方法欠妥。她沒有處罰男孩,而是勸他趁年輕學點技能。男孩沒吱聲,低頭走了。 不久后,她在鼓樓巡查時再次遇到路邊賣光盤的男孩。男孩看到“老熟人”,臉一紅,撒腿就跑。本想再勸勸男孩的楊景怡沒有多想,拔腿就追,結果一不小心把腳崴了,只好瘸著腿回了單位。 又過了幾天,男孩突然出現在安定門分隊,給楊景怡送來了兩瓶紅花油,并真誠地向她道歉,還保證說這次一定說到做到,學點技能。 楊景怡說,她既是城管,也是普通百姓,處罰不是目的,遇事還是要先把道理說清楚,多替對方考慮。 “城管媽媽”家中不是“好媽媽” 說起家庭,楊景怡卻感到有些愧疚。“我還不如一只小鳥,連窗外的小鳥都有媽媽疼”,當年女兒的一句話,至今還留在她的腦海里。 剛當城管的時候,因丈夫在外地工作,楊景怡把女兒送到寄宿學校。送去的時候,小小的女兒沒有大哭大鬧,只是哽咽著請求媽媽周末能早點來接。 但城管工作忙起來沒日沒夜,最長一次她兩個月沒去接孩子。女兒見到她后大哭一場,說出了上面那句至今令她難忘的話。每次想到這里,楊景怡都覺得非常愧疚。 如今,丈夫已調回北京,但因工作繁忙,一家人仍難聚在一起。家里的冰箱永遠塞滿速凍食品,不想做飯就湊合吃一點。 城管干久了,楊景怡養成了職業習慣:看到小廣告,她會撕下來扔掉;見到有人私自擺攤,她就忍不住勸說;碰上孩子在路邊攤買東西吃,她也要“嘮叨”幾句,說說危害……她說,每個人不能只想著自己,多維護一下公共利益,城市的環境也就好多了。(新京報 記者 閆欣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8]陜西省委書記:延安城管打人雖是偶然事件卻有必然背景
- [ 06-28]新《勞動合同法》7月起施行 濱海城管拆除違建
- [ 06-28]被投訴是違建的保護傘 濱海城管“拆給你看”
- [ 06-28]被投訴是違建的保護傘 濱海城管“拆給你看”
- [ 06-28]攤販為躲城管失足墜橋身亡 家屬稱城管見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