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文談乘"蛟龍"號下潛經歷:感覺像是"不速之客"
www.fjnet.cn?2013-06-30 21:58? 張旭東?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這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一冷泉區采集到的蜘蛛蟹(6月19日攝)。當日,正在南海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搭載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邱建文下潛,潛水器采集到了蜘蛛蟹和冷珊瑚等珍貴海底樣本。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攝 記者:您在海底有什么發現? 邱建文:潛水器坐底地點離目標點——冷泉區不是很遠,但有個陡坡,爬坡費了一些時間。沒走多遠就看見像石筍一樣的海綿,孤單立在泥里,有點“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非常白,很奇怪它們竟在這地方保持這樣的顏色。 我們在這里采了沉積物樣品,之后就向山坡上航行,一路上看到好多長相奇特的生物。比如說一種小蝦,顏色是橙紅色,眼睛是金色;一種像水滴的魚,尾巴很長,頭朝下好像在水里漂著;有些小紐扣狀、白色海星躺在泥土上,非常奪目;還有一種藏在小洞不現身的動物,只看見洞外晃動兩條四五厘米長的白須。 再往上走就到了山頂冷泉區,這里水深大概是1100米。雖然之前也看了潛水器拍的視頻,但到現場還是很震撼,在一個四五十平方米的范圍內,密布著貽貝以及毛瓷蟹。 貽貝跟淺水潮間帶一片片的貽貝長得沒什么不同,但拿上來解刨,發現內臟團特別小,而粉色的腮特別大,占據了殼的一倍以上,很特殊,這可能是因為腮里有特殊的細菌可以利用甲烷。毛瓷蟹基本不動,我仔細觀察,它們好像是用最靠近嘴的一對鰲足不停地向嘴里送些什么。這些生態系統已經安靜存在了多年,我感覺我們像是“不速之客”。 記者:在水下一共作業多長時間?上浮時有什么感覺? 邱建文:這次下潛最大深度1326米,水中時間7小時24分,潛水器在海底大概5個多小時,感覺一轉眼就過去了。收到了指揮部催著上去的指令,我們趕緊檢查采到的樣品是否固定好,然后開始拋載上浮。 為了在預定時間完成所有任務,工作很緊湊,只吃了一塊巧克力,喝了幾口水。上浮的時候才開始放松伸展,然后拿起相機,拍了一些紀念照。我本以為浮到海面上會搖晃,實際上沒有。被吊起時候,也沒什么感覺,上來的時間很快。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9]“蛟龍”號在南海“蛟龍海山”下潛(圖)
- [ 06-28]“蛟龍”號在南海“蛟龍海山”下潛
- [ 06-27]“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開展常規科學調查
- [ 06-27]“蛟龍”號27日南海下潛作業
- [ 06-22]"蛟龍"號又回廈避風 再次下潛作業時間視海況而定
- [ 06-20]“蛟龍”號搭載首位女“乘客”下潛探海
- [ 05-27]蛟龍號6月展開試驗性應用 載科學家乘客闖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