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給高考狀元劃成功線 追權逐利扭曲價值
www.fjnet.cn?2013-06-24 11:49? 王亞紅?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6月24日電 近日,中國2013年高考成績陸續(xù)公布,各省市“狀元”也受到關注,對此,英國BBC中文網刊文指,人們在狀元們身上投入的眼光與資源越多,對他們的給社會的“產出”也更加關注。大眾對成功的標準是一種“權錢主義”的判定。人們在心里給狀元們劃了一條成功線,“權錢主義”導致價值評判與價值追求的扭曲。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校友會網的最新高考狀元調查報告指出,高考狀元流失海外嚴重,在求學和專業(yè)選擇上追求熱門、高薪的情況較普遍。然而,狀元們在職場上表現低于預期,大部分狀元的職業(yè)成就并不突出。 說起狀元,人們并不陌生,古代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為科舉中最高榮譽。今天人們對狀元的追捧之風更甚。每年高考后,“文理科狀元”、“省狀元”、“市狀元”等都是媒體和大眾的焦點。近年來,狀元更成了許多考試輔導機構和廣告商的寵兒。“狀元學習機”、“狀元筆”、“狀元輔導班”之類,比比皆是。 人們在狀元們身上投入的眼光與資源越多,對他們的給社會的“產出”也更加關注。于是,大多數人“約定俗成”的認為,高考狀元學生,就應該比別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更加“成功”。他們在高考突出,在大學和工作也應該更優(yōu)秀,依然吸引大眾眼球才對。人們在心里給狀元們劃了一條成功線。 然而,怎樣的狀元才算是一個“成功”的狀元呢?關于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第一概念就是為人熟知的、有名氣的狀元,就是成功的人。在今天的社會,最有名氣的是那些當了大官的、賺了大錢的、網上很紅的,不得不承認,許多人認為這樣的人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所以,大多數狀元沒當上官、沒賺到大錢、沒有出名,所以他們的表現是“低于預期”的。 在歷史上,自科舉制以來,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號的狀元約有700多人左右。然而如賀知章、王維、柳公權、文天祥等為人熟知的狀元并不多。大多數的狀元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默默無名的。那么我們能說這些人是不成功的人嗎?當然不能。古代是這樣,今天也是如此。人的發(fā)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高考狀元與事業(yè)成功并不能直接劃等號。而且,大學是學生從學校進入社會的一個過渡期,也是學生思想認知與興趣理想的一個確立時期。在學校,每個學生的興趣與追求的不同,畢業(yè)后所從事的職業(yè)也不同,成就自然也不同。 成功,簡單來說,是指達成設定的目標。目標不同,自然成功的標準也不相同。兼濟天下是一種成功,獨善其身也是一種成功。對于成功,應該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在現今的社會中,大眾對成功的標準卻是一種“權錢主義”的判定。唯權與錢才是人生追求,唯得權與得錢才是成功。 社會上用權力、關系、金錢來說話,那么學生為了生存,自然不得不去追逐這些。許多問題是用權力解決的,所以許多問題也是因為權力而產生的。金錢也是如此,有的人追求這些,有的人就炫耀這些,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這些。這種“權錢主義”的價值觀,最根本的是導致價值評判與價值追求的扭曲,從而引發(fā)了社會問題,形成惡性循環(huán)。(王亞紅)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